Mon Mar 31 2025 06:07:0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陳文鴻

香港珠海學院黃廷方·信和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1992-2016年為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2010年兼任香港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曾任世界銀行顧問,中國政府的港事顧問,香港中央政策組珠三角研究小組成員、香港新機場諮詢委員會委員及香港規劃遠景及策略研究小組的專家顧問。2013年2月開始為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經貿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近年研究重點為中國的發展戰略,從歷史、全球化以至地區和產業。並從中國出發,聯繫至中國與歐洲發展的比較,以及東亞地區的產業和經濟競合。

歐洲變局
作者:陳文鴻2022-06-29
俄羅斯顯然是借烏克蘭之戰改變東歐的安全局面,是重建冷戰造成又一次的歐洲分裂,抑或是在美俄衝突中歐洲宣布中立?烏克蘭之戰歷史意義重大而深遠!
加里寧格勒
作者:陳文鴻2022-06-23
立陶宛與歐盟堅持不是對加里寧格勒全面陸路封鎖,掩飾此舉的政治與軍事意義,無非是藉以欺騙俄國,得寸進尺也進行戰爭的準備,削弱加里寧格勒作為俄羅斯飛地堡壘作用。俄羅斯會怎樣反應呢?
國民黨之變
作者:陳文鴻2022-06-14
國民黨在這些人的領導下,便是徹底的賣身投靠。美國當然歡迎,但會否捨民進黨來取新投靠的國民黨呢?兼收並蓄之餘,相信還是以民進黨為主。國民黨早晚會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台獨的為什麼依靠國民黨而不去傍民進黨呢?
銀行多元化
作者:陳文鴻2022-05-26
大國博弈,金融與熱戰同樣重要。香港作為中國門戶,要守衞南大門,便要有創新和戰略思維、政策措施。
教育改革
作者:陳文鴻2022-05-19
民心回歸只能依靠教育,但是香港不能矯枉過正,教育不能用政治宣傳的方法推行,否則的話,會傷害學生的學習,影響一代年輕人的思想、人格發展。
動態清零
作者:陳文鴻2022-05-10
西方採取與病毒共存的「躺平」策略,風險不小。重病與病死者在醫療開始針對之下規模減少,但死者亦眾,後遺症缺乏應對和報道,形勢未如表面的樂觀。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是人命為重。
防衞香港
作者:陳文鴻2022-04-26
林鄭政府相信會是英國殖民地在香港最後的殘餘。她代表的殖民地體制文化的部分,在國安法、選舉制度的完善化和新一任特區政府的施政下,將會很快地被清洗,令美英無法再在內部滲透。
人才流失
作者:陳文鴻2022-04-21
香港發展的根本應是人才,就如新加坡那樣對本地有強烈歸屬感的人才,這才可通過人才的努力、知識的積累,使本地經濟可不斷地更新發展,保持競爭力。
金融炸彈
作者:陳文鴻2022-04-13
一旦美國用制裁、凍結切斷國際連接來對付香港,中國未必容易應對。香港難免出現斷崖式的金融和經濟災難。在香港新政府上台之後,美國會否施下馬威呢?
防疫與公屋
作者:陳文鴻2022-04-11
解決疫情,香港才可全面開始復原,並尋求發展。解決基層住房問題,可以根本解決社會最大的矛盾和分歧,有利社會和諧,消除政治危機。
寄望新政府
作者:陳文鴻2022-04-06
現屆政府已成留守者,以往績看,很難對之有期望。新一屆政府是香港希望所寄,防疫治疫政策怎樣抑止疫情,怎樣與經濟、社會、民生平衡,將是考驗。
中俄關係
作者:陳文鴻2022-03-30
抗美的手法可以有多樣選擇,但本質不可變,初心不可改。中俄協作關係只能加強,不可削弱。這就看中國的領導人怎樣運用政治智慧、外交手段來在俄烏之戰中把美國打翻。
重建家園
作者:陳文鴻2022-03-23
作者指出,最近有20多萬外移的烏克蘭難民回國,或反映出戰事在俄羅斯主導下,新納粹武裝威脅被消除。只要人道援助迅速趕上,協助他們渡過難關和進行重建,戰爭的災難可以減少。
中國使命
作者:陳文鴻2022-03-16
俄羅斯今次可能是其產業大發展的契機。當然,中國在俄設廠便可享同樣的待遇,相信西方和日本面對這樣衝擊,沒法不與俄羅斯談判,以便撤出俄羅斯的不友好國家名單。
神權美國
作者:陳文鴻2022-03-08
美國今次的行動,全面把數百年歐美政治文明的發展一下地摧毀。連形式和藉口都不要,回歸到中世紀神權的強暴。若它今次打垮俄羅斯,下一步是對付中國,也可應付任何與美國利益有矛盾的國家。
歐洲安危
作者:陳文鴻2022-03-02
俄羅斯反制不採正常戰爭,目的是把烏國非軍事化,不為美國利用來軍事對抗俄國,同時去納粹化,把犯上各種罪行的新納粹主義分子清洗,既救烏克蘭,也為了歐洲反法西斯化的全局。
封區難免
作者:陳文鴻2022-02-21
目前應對的方法只能是採取在內地行之有效的封城,按小區逐步封區檢測、消毒。封區當然要禁足,否則何來封鎖。
日患上萬
作者:陳文鴻2022-02-16
動態包含變化,要適應時勢的轉變,具體政策措施可有不同。從每天萬宗確診到清零會有不同階段的防疫治疫方法,無必要一成不變。
冬奧意義
作者:陳文鴻2022-02-07
冬奧強調了中國是國際的和平建設,進步力量,與世界各國一起向前。中國的冬奧,美國的烏克蘭行動,一起重新把世界劃分。
新特首
作者:陳文鴻2022-02-04
行政主導不是政務官壟斷決策,行政制度要重新檢查,適當改革。特首與行政主導要有知識的監督,打擊官僚化的流弊。
認識疫情
作者:陳文鴻2022-01-31
若Omicron病毒證明病徵不如預期的弱,或有新變種病毒出現,政府應即時推出應急方案,避免這幾波疫情中政府臨急徬徨張羅之弊。
被醜化的俄羅斯
作者:陳文鴻2022-01-27
俄羅斯與東正教得以在拉丁教會的西歐勢力之外維持獨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言語都可保存傳統的發展,更且影響東歐。整體的歐洲便不是拉丁教會的政教合一的獨尊。也正由此,西歐視俄羅斯為異己,為敵人。
堅持清零
作者:陳文鴻2022-01-18
政府防輸入失敗,放任了變種病毒進入社區,掀起第5波的衝擊。防疫政策要精準,政府必須公布疫情詳細數據。政府應把內地與海外的情況整理,與香港比較,讓民眾可以參考。
疫病之戰
作者:陳文鴻2022-01-11
全球防疫治疫速度趕不上病毒變異,香港不能不嚴加防治,擺脫現時政府的疏漏,與內地一起為香港克服疫病而戰。
林鄭卸責
作者:陳文鴻2022-01-10
林鄭本不須高調宣布,而揚言對官員追究,甚至點名批評民政局局長,目的是什麼呢?是官員赴宴犯上加劇香港的疫情,抑或打亂了林鄭主持的防疫大政?
防疫應行重典嚴刑
作者:陳文鴻2022-01-06
個別人士由於自己的無知、任性、放肆,把病毒散播在社區之內,這一、兩個人的自由、人權是真的自由、人權,抑或是對其他人和社會的蓄意傷害、攬炒?
與深圳聯防
作者:陳文鴻2022-01-05
與深圳合作,防守可加強,與內地也可增加互動,打通連接渠道,經濟民生在這一兩年裏藉深圳的規模求有所救援。香港再不改變,將會是大禍臨頭,悔之晚矣!
香港問題
作者:陳文鴻2021-12-29
香港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有關英國殖民地體制,二是有關美國霸權發展。
香港國際化
作者:陳文鴻2021-12-08
在美國策動的顏色革命失敗之後,香港的大學教育應真正地好好推行通識教育,而不是禁制中國化。
澳門發展
作者:陳文鴻2021-12-02
澳門賭場的貴賓廳業務長年累月進行,涉及的金額龐大,若不是合法匯出內地(賺的可藉澳門的自由港政策留在港澳或轉移外地),便是非法行為。澳門可以不管,內地政府怎可放任不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