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03:2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陳煒舜

Nicholas L. Chan,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台灣中研院文哲所、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訪問學者。研究領域及興趣為中國古典文學、圖書文獻學、神話學、翻譯研究等。編著書籍30餘種,並於海內外研討會及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0篇。暇時從事專欄寫作及詩歌創作。

各種起句方式──近體詩格律概說
作者:陳煒舜2025-04-16
近體詩首句可用韻,可不用。如果不用韻,首聯兩句的平仄剛好相對;如果用韻,則首聯兩句的末字會因皆為平聲而撞聲,但這種撞聲是可以接受的。
關於黏對──近體詩格律概說
作者:陳煒舜2025-04-14
對仗是對偶的最高級形式,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予人美感,是漢語特有的藝術手段。
近體詩的平仄與基本句式──近體詩格律概說
作者:陳煒舜2025-04-10
五七言詩句式各四,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另有四六言句式,用於詞聯。
近體詩的體裁──近體詩格律概說
作者:陳煒舜2025-04-04
五四時期追求文體解放,把詩詞和文言文綑綁一處,要一併打倒。但仔細想想,二者的性質並不相似。
近體詩創作有什麼入門書籍?──近體詩格律概說
作者:陳煒舜2025-04-01
王力的《詩詞格律概要》,名聲響亮,版本很多,也容易買到。此外有幾種書,我以為更值得推薦。
「花雨弦歌──典則以麗」:〈歷代帝王詩淺說〉紀要
作者:陳煒舜2025-03-24
帝王作詩,往往被標籤為附庸風雅、不務正業。事實上,中國素有詩教傳統,帝王作詩非但不是「附庸風雅」,反而更是「主持風雅」,要以詩歌感化臣民。西方君主多半是以贊助者的身份與文藝結緣,而中國的帝王則更積極投身文藝之中,參與創作,歷代帝王留下的詩作不在少數,尤其是先唐時期。
重讀韋瀚章《野草詞》
作者:陳煒舜2025-03-14
韋瀚章《野草詞》展現藝術歌曲韌性,於港承傳民國樂風,影響香港樂壇,展現「野火燒不盡」之精神。
韋瀚章的填詞生涯(香港時期)──重讀韋瀚章
作者:陳煒舜2025-03-14
1930年代與黃自合作的歌曲中,韋瀚章的歌詞多為自由體。但勝利後的詞作,則漸多使用詞牌者,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來港以後。
韋瀚章的填詞生涯(民國時期)──重讀韋瀚章
作者:陳煒舜2025-03-13
韋瀚章自幼喜好創作長短句,身為廣東香山人而早歲負笈上海,諳熟國語、粵語的音律。
從學堂樂歌到藝術歌曲──重讀韋瀚章
作者:陳煒舜2025-03-12
晚清之世,西方基督教音樂與新式軍歌隨着船堅炮利而傳入中國。19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進入創作繁榮期。
藝術歌曲的西洋淵源──重讀韋瀚章
作者:陳煒舜2025-03-11
藝術歌曲(Art song)起源於歐洲,是一種遵循古典音樂傳統的聲樂類型。一般來說,藝術歌曲的形式通常是由鋼琴伴奏的單聲部創作,歌詞採用獨立詩歌或文本。正因這些歌詞多半已是著名的詩歌,因此藝術歌曲的創作往往是先詞後曲。
追懷陳慕華教授:最後互動的日子
作者:陳煒舜2025-03-04
緬懷陳慕華教授,細數交往點滴,從牧歌隊合影到校史編纂,再到最後遺作,字裏行間滿是敬佩與懷念。大師已逝,精神長存,其豁達人生令人感佩。
追懷陳慕華教授:男女拔萃校史計劃
作者:陳煒舜2025-02-28
陳慕華教授從馮老師那裏得閱頴聰和我《女仔館興衰》書稿,感到內容翔實,對《勵志揚善》的撰寫有很大助益。拙著得到她的肯定,可謂欣愧交集。此後,我和陳慕華教授對史料來源作了較全面的蒐羅,以免有漏網之魚。
追懷陳慕華教授:從醫學到史學
作者:陳煒舜2025-02-27
陳慕華教授不忘醫學,著成《胸肺疾病手冊》(2010),更將目光拓展至香港醫學史。這是一個世人都關注卻難以入手的範疇:醫學界內無暇為、而醫學界外無能為也。她既是醫科出身,又累積了豐厚的修史經驗,何況還具有熱心腸和責任感,如此重任自然非其莫屬。
兩頭蛇與玄武的神話演變
作者:陳煒舜2025-02-04
兩頭蛇神話遍布全球,兼具善惡二元性,與其他物種同體或相互轉化。北方神祇多以兩位一體形象出現,例如龜蛇合體的玄武,象徵生死同構。從兩頭蛇到玄天上帝,體現了人類對生命及其背後世界的理解。
從兩頭蛇到玄武神
作者:陳煒舜2025-02-03
兩頭蛇意象古今多變。古代或為仁德化身,或為王者吉兆,亦或象徵先祖伏羲、女媧及虹神。後世則衍生陰險狠毒之喻。科學角度,兩頭蛇實為基因突變,型態各異。本文旁徵博引,探討兩頭蛇文化意涵之流變。
圍棋在歷史上的變遷──馮以浤教授棋藝訪談錄
作者:陳煒舜2024-07-15
國際象棋棋子的分數大約是中國象棋的兩倍。棋子的威力大,活動的空間小,複雜程度一定大。從這個角度看,國際象棋自然比中國象棋更複雜。
戲有益?戲無益?──馮以浤教授棋藝訪談錄
作者:陳煒舜2024-07-10
印度15世紀之前在文化、經濟上執世界牛耳。大約在公元6世紀時,印度盛行四子棋。四子棋有兩個形式,最初時是4人一起下的,每人有8隻棋子,8隻棋子中有4款是主力棋種,即車、馬、象和兵,所以叫四子棋。
研究工作從未止步──何文匯教授訪談錄
作者:陳煒舜2024-04-24
老師多年來公務繁忙,卻從未放下研究工作,至今依然新著不斷。對於友朋後輩的關愛提攜,更是令人感佩。《周易·象傳》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老師誠然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君子。
宋詞、周易與論語三問──何文匯教授訪談錄
作者:陳煒舜2024-04-20
「《周易》本來是卜筮之書,後來演變成象數涵義之書,充滿哲理。《易》言變化,能幫助占筮者及時把握變化的機遇。」何文匯教授如此道來。
粵語傳承 道阻且長──何文匯教授訪談錄
作者:陳煒舜2024-04-18
實際上,粵語保存中古音系之特徵,其完備是令人驚嘆的。因此,以粵語誦讀唐宋詩詞,不僅更能叶韻,也更合乎平仄格律。可以說,粵語在保存與推廣傳統文化方面,具有很大貢獻與潛能。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何文匯教授訪談錄
作者:陳煒舜2024-04-16
任課多年,我深感學生如果不懂平仄格律、沒有一定的創作經驗,實在難以窺探古典詩詞的壼奧,更遑論研究了。在傳統時代,格律詩寫作是小童啟蒙課的內容之一,而現在卻要到大學中文系才有機會學到相關知識,未免太遲。
玉關明月憶長安──《長安三萬里》觀後閒談
作者:陳煒舜2023-10-02
銀幕上《長安三萬里》所展示的世界,就是一台《紅樓夢》:李杜/寶黛初會的地點在哪裏都好,都無法避免詩意悲劇的揭幕;安史亂後的唐朝/查抄後的賈府是否「延世澤」,最終也一樣指向「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
寨城公園複句聯、詩詞指瑕 陳煒舜:詩詞聯格律推廣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作者:陳煒舜2023-04-27
政府機構、廟宇、大專院校在有關方面犯下的謬誤,依然時有所聞,貽笑大方。可見九龍寨城公園事件的教訓,早已被遺忘。詩詞聯格律的推廣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創作對聯有什麼要求?寨城公園初期的單句聯有什麼問題?
作者:陳煒舜2023-04-25
寨城公園落成初期的單句聯,出現問題的共有六副,包括一副五言聯、五副七言聯,我們會逐一審視,並提出修訂建議。
寨城公園新鐫詩詞聯語 慘遭四大專家評為失格?
作者:陳煒舜2023-04-20
九龍寨城在兩岸四地甚為知名,遺址所興建之公園也參與了香港國際形象之建構。若因園內詩聯撰寫不慎而產生格律訛誤、進而貽笑大方,香港所承受的損害遠非木石毀棄之費用可以彌補。
淺酌常歡食有魚──有關吳老的雪泥鴻爪
作者:陳煒舜2021-11-13
吳老說過:「經常和年輕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年輕快樂。」而我身為年紀最輕的「黨員」,竟有幸親炙各位老師比我更年輕的心境,這段意想不到的因緣,就是我日後的一帖長生不老之藥。
獨許心壺一片冰:《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後記
作者:陳煒舜2020-09-27
《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旨在向同仁後進展示海內外知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及人格風采,為學界積存珍貴資料。
民國大軍閥著作罕有結集──《段祺瑞正道居詩文註解》後記
作者:陳煒舜2020-04-10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陳煒舜主編的《段祺瑞正道居詩文註解》近日出版,以下是他撰寫的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