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去年8月20日發表題為〈集思廣益 規劃未來〉的網誌,指出香港人長壽在全球數一數二,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1歲,女性為87歲。他更預言50年後,香港男性平均壽命達87歲,女性平均壽命達93歲。換個角度看人口老化,意味着人口「長壽化」的趨勢,銀髮市場的潛力不可忽視。
有見及此,旨在推動「銀髮經濟」的黃金時代基金會,1月26(周五)至28日(周日)將假灣仔會展中心舉辦第三屆「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據了解,今屆展覽會設有逾百個展位,其中別具特色的展品,包括:
有助建設智能社區
一、專門為長者提供生活百貨的社會企業「好好生活」,將展出多款創意產品,包括「晴雨兩用雨傘連手杖」,傘面為印象派畫家莫內(Claude Monet)的名畫「風車」,手杖則隱藏於傘柄內。「好好生活」創辦人及CEO李燕儂指出,晴雨傘的創意設計,除了實用外,亦兼顧了「形,潮、靚」的需求。
二、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研發的智能接載及護送預約系統,該系統透過設於路面的感應器,應用物聯網技術,在較窄的路面將泊車狀況通知中央系統。使用者用手機App預約接載服務的時間和停車位置後,感應閘桿自動升起預留車位。使用者到達停車地點後,再次用手機App控制感應閘桿落下。思科指出,此系統除了能夠提高復康巴士接載效率外,電力亦較一般應用Wi-Fi的產品耐用得多,長遠而言,系統亦可收集資料作大數據分析,供當地政府參考,以改善道路交通,甚至有助建設智能社區和智慧城市。
三、老牌長者護理和安老服務集團「文化村」推介從日本進口的吞嚥輔助食品「食倍樂」和「食倍樂Meat」,為咀嚼及吞嚥方面有困難的長者提供糊狀食品以外的選擇。
食倍樂軟餐
以「文化村」為例,目前約有二成住院長者有吞嚥困難,需要進食糊餐,而改為進食「食倍樂」餐後,不僅提升了飲食質素,而且進食時間大大縮短。
據了解,「食倍樂」粉是一種食用酵素膠化劑,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提煉的黃原膠,原理是利用酵素分解澱粉食品的黏稠感,製作食物時加入,可在重塑食物的同時,保持食物的原有味道和營養。
製作時,只要在食材中加入「食倍樂」粉攪拌,可將固體食品製成啫喱狀軟食,更可利用模具製成不同食物造型,以增進食慾。筆者嘗試加入「食倍樂」粉製作的「北菇雞」,保留原有味道的同時,無疑比「糊仔」更有「口感」,可稱為「長者的分子料理」。
除以上產品外,展覽會還會展出多項智能科技產品,如提升長者安全的防遊走系統、智能機械人、多功能輪椅、攜帶式健康監察儀等。此外,多位本地專家和學者,亦會探討多項有關長者的議題。
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容蔡美碧表示,黃金時代基金會一個「由下而上」的民間慈善組織,自發推動養老創新,希望帶動全民討論「高齡化」這一影響各階層的議題,因此在2016年首次舉辦「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今年的主題是「共融、共創、共享」,邀請了80多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分享應對高齡化的創新做法,其中一個討論焦點,就是推動毗鄰香港的大灣區城市作為養老創新平台。
容蔡美碧強調,基金會希望從經濟、社會民生、科技、跨代共融和身心福祉五大方面構建一個框架,供政府參考制訂政策、同時供企業和科研機構針對高齡化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
她又表示,香港在養老服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希望可以把這方面知識和經驗引進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鑑於內地有許多幹部職工55至60歲便退休,在人均壽命愈來愈長的今天,透過產品和服務提升長者生活素質,讓長者能夠繼續為社會發光發熱,也可避免人才浪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