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英主孝文帝

——北魏民族融和大功勳

在這幾百年乾坤混沌中,北魏的出現創造文化史上極重要的角色,把北方遊牧民族社會的生態,過渡為農耕文化的生態。

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後,數以百萬計的北方少數民族紛紛闖入中原,史稱五胡亂華,前後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其時戰爭連年,土地荒蕪,人民遭到殺戮摧殘,鐵騎下血腥處處,文明崩潰。

其後東晉大臣劉裕篡位稱帝,在南方建立劉宋王朝。後來北方鮮卑族強大,族人建國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對峙成南北朝。南朝經歷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更迭,北魏後分裂為東魏西魏,兩國又被篡為北齊北周。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楊堅篡位建立隋朝,隋朝再次統一中國南北大地。結束長近四百年混亂的南北局面。

北魏統一北方  融和胡漢

在這幾百年乾坤混沌中,北魏的出現創造文化史上極重要的角色,把北方遊牧民族社會的生態,過渡為農耕文化的生態。也可說由半奴隸社會,進而為漢人衣冠,漢族文教的社會。北魏之所以有如此刻劃時代貢獻,端賴孝文帝的出現,而孝文帝的秉性才略,卻是北魏馮太后調教出來的。今先談北魏孝文帝,再說馮太后。

鮮卑族的北魏皇興五年(471),獻文帝退位,由年僅5歲的拓跋宏為帝,史稱孝文帝,由祖母馮太后攝政。馮太后是漢人,對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進行一系列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太和十四年(490)馮太后去世後親政,孝文帝秉承馮太后的政策,更大刀闊斧進行漢化改革,大大提高鮮卑人的文化和生活水平。

北魏自拓跋珪開國,各級官吏皆無俸祿,平日都要依賴貪污、掠奪和皇帝賞賜來獲取財富。在建國之初,這種游牧作風不足為奇。但政權在中原北方確立後,以掠奪增加財富的風尚,即帶來嚴重的問題。隨着戰事的減少,掠奪的機會有限,各級官吏為了滿足私囊,便毫無顧忌地搜刮民脂民膏,導致社會基層動盪,人民痛苦,管治出現危機。

其次,當時游牧為業的鮮卑人進入中原,到處圈劃田地為牧場,使大批農民百姓流離失所,饑民遍地;豪強大戶佔有土地,築塢自保,形成割據擁有千百戶人家的地方勢力。此中隱瞞人丁,逃避稅賦,嚴重影響朝廷收入,且有礙中央威權。因而想國家安定強大,推行漢化社會組織,是必然的趨向。

漢人馮太后政治天才   倡導政改

馮太后攝政之時,開始推行改革。解除牧民圈佔良田,實行均田制,授田農民,令流離失所的農民有所耕養,增加國家勞動人口和徵稅。接着便整肅吏治,向朝中大臣頒發俸祿,以品秩高下確定其俸祿的等次。委官員巡察,食祿而貪污貪贓者,裁之以法。地方官員坐贓處死者四十餘人。經此整飭,北魏吏治大有改觀。

朝廷又實行三長制。定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鄰、里、黨各設一長,合謂三長,由本鄉能者德望者充任。負責檢查戶口,催徵賦役,管理生產,維護治安。這樣清查戶口,確定賦稅,增強了國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權威。朝廷在推行改革時,尚下令興修水利、官營鹽鐵、振興貿易。並去奢從儉,省汰宮婢。以及尊崇孔子,大興學校,學習漢人禮法,以孝治國。使鮮卑族人逐漸適應漢人的生活方式和禮儀。

魏孝文帝拓拔宏是個氣魄雄圖的帝君,他認為要鞏固北魏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文化,改革落後的風俗。北魏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已近百年,氣候惡劣,生產糧食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控制中原也出現問題,便思遷都。

孝文帝遷都以術  用心良苦

孝文帝怕大臣反對遷都,不免運用手段。他首先在朝中提出要攻打南齊,大臣紛紛反對,任城王拓跋澄最為激烈。孝文帝老羞成怒說:「國家是我的,你要阻撓我用兵嗎?」拓跋澄反駁说:「国家雖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國家大臣,明知用兵危險,那能不反對?」孝文帝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單獨召见拓跋澄,说出要移風易俗,強大國家,非遷都難辦得好。拓跋澄恍然大悟,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張。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率領三十多萬大軍南下,到了洛陽,正好碰到秋雨,足足下了一個月,道路泥濘,舉步維艱。大臣都不想打仗,乘機進言罷戰。孝文帝嚴肅地说:「這次我們勞師動眾興兵,若半途而廢,難免為後世恥笑,如果不能南進,便把國都定於此地,還說得通。」雖然多人不贊成遷都,但總比南征好,於是都贊成了。孝文帝安頓眾人在洛陽,再回平城召集其他朝臣到洛陽。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更徹底進行漢化。北魏政改,對當時乃至整个中國歷史,影響極為深遠。當時因漢化而開墾荒土,造成農耕發達,全國食糧增多。畜牧業相應改善,刺激社會手工業發達,商業活動日趨活躍。政改中漢人也吸收外族優良文化,促進胡漢民族的融合,鞏固國家的統治,奠定隋唐統一中華盛世的基礎。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重要的漢化措施有:

1. 禁穿胡服,自已是漢帝衣冠,士民須穿漢服。

2. 禁止胡語,年三十以下者禁鮮卑語,均從漢語。官吏朝中可說鮮卑語。

3.量度制改用尺寸斗。

4.推廣教育,設國子學。

5.遷洛陽者籍貫改為河南洛陽人。

6.禁止歸葬,凡居洛陽鮮卑人死後葬於河南,不准北歸。

7.改變姓氏,拓跋氏改姓元,拓跋宏稱元宏。其餘功臣舊族多改漢姓。
鮮卑人改漢姓是漢化重要一環,掃除漢胡通婚心理障礙。拓跋王族改姓元,拓跋宏稱元宏。勳臣八姓改姓穆、陸、賀、樓、劉、奚、嵇、尉。這八姓貴族的社會地位,與北方漢族的最高門第崔、盧、李、鄭四姓相當。尚如:拓跋貴族改為長孫。紇骨改胡。達奚改奚。賀葛改葛。駱拔改駱。薄奚改薄。阿單、渴單改單等等【註】。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病逝,享年33歲,葬於長陵。

後人論孝文帝改革功過

北魏因漢化而强盛,國民較幸福。政改成功看似理所當然,其實根深柢固的觀念一定排山倒海而來,非有過人魄力與能力不為功。古史有批評他漢化「好名慕古而不實見國家大计。」「國勢之衰,實始於此。」之語。亦有認為改革丢棄了拓跋氏勇武長處,削弱了北魏的兵力。這都是鼠目寸光的夸夸之調。筆者認為即使孝文帝不改革,北魏也自有招篡奪之因。歷史中元朝兵力最盛,而亡國最速,正是忽略治國文教。古代批評者未見元朝傾頹之迅,持此謬論,不足為怪。

【註】鮮卑人所改漢姓,或早見於漢人社會。如現之姓元者,非一定出於鮮卑拓跋族。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