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誠:「利益集團是改革最大阻力」

在中國當前國情下,左仍然有根深蒂固的社會基礎和不容忽視的力量。特別要警惕的是,左和民粹結合起來,能夠呼風喚雨。這兩年,一些左派網站的輿論和諸多地方的低收入群體宣揚「文革比改革好」,不是風頭很勁嗎?有些左翼人士曾經給我看過全國50幾個地區的民眾舉着文革口號的橫幅開會和遊行的照片。
撰文:江迅(《亞洲週刊》副總編輯)
 
在黃金時段熱播的48集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收官。今日回首看鄧小平,追溯一起走過的路,國人大多懷着敬意評價這個小個子偉人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在北京每天追看這部電視劇的政論家馬立誠接受採訪時說:「紀念是為了新的出發。」
 
馬立誠說:「這部電視劇之所以引起巨大關注,是由於當下中國改革又處於新一輪改革的關鍵時刻。在這個背景下,看看鄧小平當年怎樣解決堆積如山的問題,學習鄧小平的膽識、魄力和勇毅,具有重大借鑒作用。外國輿論普遍認為,當下中國改革的幅度和力度『超過預期』,『讓國內外大吃一驚』。
 
中國社會有識之士深刻認識到新一輪改革的重大意義,期盼打贏這一場攻堅戰。這一場改革既然稱之為『硬骨頭』,就意味着阻力很大,因此,必須杜絕利益集團以各種理由和藉口阻撓、拖延、虛化改革,正如鄧小平強調的,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
 
馬立誠,曾任《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副主任、《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鳳凰衛視評論員,長期從事中國政治與社會改革研究。
 
中國著名政論家馬立誠(被訪者提供)
中國著名政論家馬立誠(被訪者提供)
 
問:你認為當下改革最大阻力來自何處?
 
答:一是利益集團,二是左的意識形態。近些年來,這二者合流,互為表裏,使出障眼法,製造困局,使改革難以暢行。
 
問:現在流行的說法是,改革遇到利益固化的問題比較大,為什麼? 
 
答:這話有道理。改革初期和中期主要是思想觀念的阻力,要突破左的禁錮,而今天更多的是利益調整問題,突破利益固化。近年來,既得利益集團在改革中的負面作用日益突顯,他們手裏掌握了世界上最厲害的東西——權力和資本。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說過,有人要往前走,有人要往後退,有人要維持現狀。既得利益集團就是要維持現狀。因為往前走實現民主法治,妨礙他們營私舞弊;向後退到計劃經濟,沒那麼多的錢可撈,維持現狀、阻撓改革最符合他們的利益,左的意識形態是利益集團的護身符。
 
問:為什麼利益集團要利用左的勢力?
 
答:因為在中國當前國情下,左仍然有根深蒂固的社會基礎和不容忽視的力量。特別要警惕的是,左和民粹結合起來,能夠呼風喚雨。這兩年,一些左派網站的輿論和諸多地方的低收入群體宣揚「文革比改革好」,不是風頭很勁嗎?有些左翼人士曾經給我看過全國50幾個地區的民眾舉着文革口號的橫幅開會和遊行的照片。
 
2013年4月,中央黨校教授韓鋼在北京東城區圖書館演講,介紹抓捕「四人幫」的一些史實,不料台下叫嚷起來,一位聽眾走上台來,對教授大喊:「王張江姚四個人沒有私人財富!」還有人跳上台說:「抓捕四個人是違反程式的!」就在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播出的這些天,一些網站的評論出現了「我們想念毛主席」的口號。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在內地引起巨大關注。(網上圖片)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在內地引起巨大關注。(網上圖片)
 
問:請你分析一下,這意味着什麼呢?
 
答:眾所周知,薄熙來是利益集團的頭面人物之一。他打的什麼旗幟?左的旗幟。他在重慶唱紅打黑破壞法治,打擊民營企業家,不就是搞左的一套嗎?曾幾何時,薄熙來風頭無兩,大批左派團體和低收入民眾頌揚「日出重慶」,熱得燙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薄熙來垮台之後,我到重慶演講,發現這裏不少底層民眾仍然挺薄。一次演講中,我批評了薄熙來的所作所為,演講剛結束,三位中年婦女站起來走到我的面前對我說:「馬老師,薄書記是好人,我們要他回來!」
 
我問:「怎麼是好人呢?」她們說:「抓了那麼多沒良心的有錢人,還給退休工人提工資。」我問:「殺人案怎麼解釋?」她們說:「那麼大的官,要殺個人,還用自己動手嗎?千百個人就替他辦了,說薄書記和他老婆殺人是造謠!」我說:「殺人有各種情況,你們說的只是其中一種,你們可能看電視劇太多了。」當然,演講場所裏也有幾位聽眾站起來反駁這三位婦女的觀點。後來我了解到,這三位婦女是打工的低收入者。從會議場所出來,我和朋友坐在計程車裏議論剛才的事情,繼續批評薄熙來的施政,竟遭司機停車拒載。
 
問:怎麼理解左雖以革命面目出現,但實際是阻礙改革的力量,是把中國拉向後退的力量?
 
答:舉「郎旋風」為例。據國資委官員講,2004年經濟學家郎咸平從左的方面質疑改革,刮起「郎旋風」,呼籲停止國企改革,引爆內地民眾仇視國企改革,得到喝彩。
 
薄熙來垮台之後,不少底層民眾仍然挺薄。 (亞新社圖片)
薄熙來垮台之後,不少底層民眾仍然挺薄。 (亞新社圖片)
 
問: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答:國資委官員介紹說,國企改革是有一些問題,但方向是正確的。1997年,國企虧損面接近五成,許多企業賤賣也賣不出去。有些國企在帳面上有幾個億資產,幾千萬就賣掉了,如果不調查,就會認為這是流失。其實那幾個億都是十幾年收不回來的賬款或是壓在倉庫銷售不出去的存貨,是不良資產。
 
改制時要安置職工,要剝離企業辦社會實行社保並軌,這都是巨額成本,大量國企資產在這個過程中沖抵掉了,這不能叫資產流失。由於「郎旋風」得到左派支持勢頭猛烈,國企改革被迫停滯。之後不久,國資委負責人提出在能源、軍工、交通、航空等七個領域禁止民企進入,等於是向左的東西屈服。
 
問:怎麼理解既得利益集團借助左的意識形態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答:正如鄧小平所說:「『左』帶有革命的色彩。」這就導致左的東西在某些人眼中就是「政治正確」,這也促使既得利益集團打起主意,借助左的意識形態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個人簡介
 
政論家。曾任《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副主任、《人民日報》評論員、鳳凰衛視評論員。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北海道大學特聘教授。長期從事中國政治與社會改革研究,到2013年為止,出版16本著作,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
 
1998年與淩志軍合著《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1999年與淩志軍合著《呼喊》。《交鋒》發行200萬本,在世界上產生巨大影響。這兩本書連續兩年成為當年中國最暢銷書。
 
馬立誠還出版了《你投誰的票》、《天啟七年》、《大突破》、《歷史的拐點》、《交鋒三十年》、《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仇恨沒有未來——中日關係新思維》等著作。其中,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連續印行10版,並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
 
1999年9月,被美國《亞洲週刊》評選為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50人之一。2000年10月,獲美國德克薩斯州阿爾帕索市榮譽市民稱號。
 
2009年12月,《交鋒三十年》獲第五屆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原文刊於零傳媒獨家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