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功課,愈做愈慢?

自己做功課和自理的好習慣將陪伴孩子終生。

不知不覺,開學都快一個月了,家長又被拉回做監工的「加班」日子,父母的荷爾蒙開始失衡,尤其是不少媽媽,天天監視功課和「咆哮」,每次輔導功課都感覺吐了幾斤血。久而久之,媽媽都長了一張班主任的臉。

其實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多數的父母都並不陪作業,當然現在整個世界都在變,以前對待孩子的方式行不通了,但只想告訴你,讓孩子好好寫作業其實是有技巧的。

首先,父母請自查,你是否在:

孩子每寫一字、做一題,就在旁邊唧唧歪歪:

「你這一橫怎麼不直?重寫!」

「腰挺直,頭抬高點,想大近視啊!」

「橡皮干嘛擦這麼用力,不想寫就別寫!」

如果做錯題目或動作慢,直接張口說:

「腦子進漿糊啦! 」

「這題剛剛不是講了嗎,沒帶腦子嗎! 」

「現在幾點啦,你想要拖到什麼時候! 」

不得不承認或多或少,你都曾說過以上類似的話吧。

網上有一句調侃的話: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到寫作業,雞飛狗跳,鳥嗷喊叫。

實際上,孩子年紀小,本身專注力就弱,你在一旁盯着,不斷打擾,還動不動咆哮兩句,讓孩子在整個寫作業的過程中都處於壓迫和恐懼中,還怎麼好好專心寫作業,給你一個好成績。

輔導孩子作業的兩種常見錯誤:

一.別把孩子當「犯人」

在陪孩子做作業時,千萬別拿出警察抓小偷的本事來,死盯着,這樣孩子的心理壓力得多大啊,你換位思考,工作時老板一直在旁邊監視你做事兒,看你血壓會不會闖紅燈!

還有一種「不合理」現像,就是孩子做對了,家長是沒反應的,但一錯,立刻說出來,這樣「不公平」的對待,讓孩子收到的都是負面評價,他對學習還能有信心嗎?而且一錯你就指出,把孩子的思路中斷了,根本不給自我檢查過濾的機會。

二.也別把孩子當「菩薩」

低年級的「菩薩」偏多,家長生怕孩子「廢寢忘食」的寫作業,就在旁邊像金童玉女一般伺候着,

「口渴,喝口水吧」

「剛削的蘋果,先吃點再寫」

看起來特有愛吧,但其實?你嚴重干擾了孩子的注意力!!雖然不罵了,但你這種「甜頭」,讓他寫作業時間拖長了,作業質量也「甜蜜」下降了。

罵不行,哄也不行,看到這兒,家長開始糾結了吧!其實很想問問各位,你們上班還不夠累嗎?管家裏大大小小的事還不夠煩嗎?為什麼一定要自己攬事上身呢!

記住,寫作業是孩子的工作,不是你的!請把自己當成一個衣架,孩子需要「晾衣服」的時候,自然會去找你幫忙,不需要的時候,就靜靜的躺在哪兒,陪着他即可。

如何正確「陪作業」

1.父母合理分工

不少媽媽上班了一整天回來還要和孩子鬥智鬥勇,很多爸爸卻可以葛優躺。為了不讓自己快速衰老,媽媽們應該動員起爸爸的主觀能動性。比如,爸爸的英文和數學好,那麼就請爸爸負責相關功課的檢查,媽媽負責其他功課,形成共同分擔教育責任的常態。

2. 孩子做作業時,儘量不要去打擾或打斷他。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寫作業,有的喜歡先做簡單再挑戰難的,有的反之,你別管也別去建議,只要他能完成作業不就行了!而且你怎麼知道他的方式不對?。

3.  不要把錯誤留在家裏

家長都喜歡到最後檢查作業,錯了,方便及時更改,回到學校漂漂亮亮的滿分,但這也可能變相的讓孩子的錯誤得不到真正的解決,尤其是晚上時間有限,家長都習慣直接給正確答案,不少父母也不懂該怎麼和孩子講解。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能把孩子的錯誤錯誤留給老師呢,由老師用教學角度講解給孩子聽,滿分有時只是虛幻的,認識錯誤改正了,才是自己的。

4.一百分的耐心

你不主動去盯作業,不代表孩子不找你,但這時就不要把上面兩條當「聖旨」,得靈活貫通。

孩子問你,代表他對知識的渴望啊!但你要做好他什麼都不會,或怎麼講都不明白的准備,如果你控制不好自己情緒,罵了孩子,那他以後還敢問你嗎。要避免直接給答案,用引導的方式幫助。

5.  弄清楚陪伴的目的

作業是雙重意義的,一是檢測孩子是否學會知識,另一個是借此培養學習習慣。所以從幼稚園開始就有作業,因為學習習慣是需要從小循序漸進培養。

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在旁看自己的書,父母安靜認真的讀書狀態是最有效的示範,無形中為孩子營造了非常好的學習環境。

切忌不要拿出手機或ipad等電子產品,除了會影響孩子注意力外,最重要孩子心裏會不平衡,但千萬不要表現出:我是家長,你是孩子,你能拿我怎麼辦的姿態。

6. 幫助孩子形成自理的習慣

請給孩子准備一個功課袋,將每天的功課都放在同一個袋裏,養成自己檢查功課的習慣。做完功課後,收拾第二天上學所需的教材與文具,形成良好的自理習慣。這樣自己做功課和自理的好習慣將陪伴孩子終生。

原刊於留學媽媽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留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