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戰後工業百花齊放

工業發展對香港經濟重要性無須置疑。回顧香港戰後工業發展圖片及資料數據,我們可以緬懷過去,展望將來。
 
香港苦力(coolie)工人正搬運從船上下載的散貨。香港戰後人求於事,找不到工作男性多從事沒保障苦力工種,賺取低微收入養活家人。美國 NEA 新聞社拍攝於1958年12月8日。
香港苦力(coolie)工人正搬運從船上下載的散貨。香港戰後人求於事,找不到工作男性多從事沒保障苦力工種,賺取低微收入養活家人。美國 NEA 新聞社拍攝於1958年12月8日。
 
1945年1月16日,盟軍美國艦隊空軍戰機反攻香港,猛烈轟炸日本在香港重要設施,太古船塢在戰火蹂躪下變成頹垣敗瓦。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1945年1月30日發布圖片檔案20012C from US Navy/ from New York
1945年1月16日,盟軍美國艦隊空軍戰機反攻香港,猛烈轟炸日本在香港重要設施,太古船塢在戰火蹂躪下變成頹垣敗瓦。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1945年1月30日發布圖片檔案20012C from US Navy/ from New York
 
圖片拍攝於1958年7月,戰後不久,船塢迅速重建。踏入1950年代,它是香港少有重工業之一。圖片顯示船廠工人正使用重型金屬液壓鉚接機,壓造修理船隻所需金屬。(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 NA279/6)
圖片拍攝於1958年7月,戰後不久,船塢迅速重建。踏入1950年代,它是香港少有重工業之一。圖片顯示船廠工人正使用重型金屬液壓鉚接機,壓造修理船隻所需金屬。(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 NA279/6)
 
1947年,太古集團利用太古船塢工程技術,發展一家名為 Pacific Air Maintenance and Supply Company 飛機工程公司,並於1950年合併怡和 Jardine Air Maintenance Company,成為香港飛機工程公司(HAEC),屬當年代香港最高科技工程公司。該公司發展到今天,仍居世界領導地位。圖片拍攝於1964年,顯示維修技師正裝配一部取自國泰航空 Convair 880航機上美國通用 CJ805 引擎。(香港新聞處,檔案 N1357/3)
1947年,太古集團利用太古船塢工程技術,發展一家名為 Pacific Air Maintenance and Supply Company 飛機工程公司,並於1950年合併怡和 Jardine Air Maintenance Company,成為香港飛機工程公司(HAEC),屬當年代香港最高科技工程公司。該公司發展到今天,仍居世界領導地位。圖片拍攝於1964年,顯示維修技師正裝配一部取自國泰航空 Convair 880航機上美國通用 CJ805 引擎。(香港新聞處,檔案 N1357/3)
 
1960年代,香港工業以紡織輕工業為主。從香港政府新聞處提供1963年9月5日拍攝圖片可見:九龍一間紡織廠內,一名年輕女工在一台自動紡紗機上操作綿紗。當年大型紡織廠為工人提供一級環境,包括宿舍、平價膳食、醫療和康樂設施。(政府新聞處,檔案 MB(1)2160/6)
1960年代,香港工業以紡織輕工業為主。從香港政府新聞處提供1963年9月5日拍攝圖片可見:九龍一間紡織廠內,一名年輕女工在一台自動紡紗機上操作綿紗。當年大型紡織廠為工人提供一級環境,包括宿舍、平價膳食、醫療和康樂設施。(政府新聞處,檔案 MB(1)2160/6)
 
1960年代,香港有規模出口大型工廠不多,仍是山寨工廠天下,它們不少為大廠提供加工服務。美國聯合國際報社提供九龍一間山寨工廠圖片,拍攝於1964年8月27日:山寨廠(home factories)在九龍區是新興工業,它們保持隱蔽,逃避政府監管和稅收,供應本地社區所需。圖示工人正在九龍一間簡陋山寨廠操作一台紡紗機。(政府新聞處,檔案 TKP 1244348 RO)
1960年代,香港有規模出口大型工廠不多,仍是山寨工廠天下,它們不少為大廠提供加工服務。美國聯合國際報社提供九龍一間山寨工廠圖片,拍攝於1964年8月27日:山寨廠(home factories)在九龍區是新興工業,它們保持隱蔽,逃避政府監管和稅收,供應本地社區所需。圖示工人正在九龍一間簡陋山寨廠操作一台紡紗機。(政府新聞處,檔案 TKP 1244348 RO)
 
拍攝於1964年;一間電風扇廠內,兩名年輕女工正高興地安裝風扇配件。從面上微笑看,她們對工作感到滿足。(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 2158/3)
拍攝於1964年;一間電風扇廠內,兩名年輕女工正高興地安裝風扇配件。從面上微笑看,她們對工作感到滿足。(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 2158/3)
 
圖片拍攝於1964年香港一家地毯工廠內:大量工人正在編織一幅客戶提供設計的巨型地毯,精紡羊毛地毯訂單採用澳洲羊毛。美國、德國和英國是香港最大地毯買家,現在廠家正發展澳洲新出口市場。(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 N2047/3)
圖片拍攝於1964年香港一家地毯工廠內:大量工人正在編織一幅客戶提供設計的巨型地毯,精紡羊毛地毯訂單採用澳洲羊毛。美國、德國和英國是香港最大地毯買家,現在廠家正發展澳洲新出口市場。(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 N2047/3)
 
攝於1968年,香港人到外國開餐館和做樓面部長,香港也是中國餐館業食品醬料出口主要生產地區,其中罐頭食品加工,甚至整份套餐製造也是本土產業。圖中女工在香港淘大罐頭廠裝入蔬菜於 Chop Suey「雜碎」罐頭內。(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3905/2)
攝於1968年,香港人到外國開餐館和做樓面部長,香港也是中國餐館業食品醬料出口主要生產地區,其中罐頭食品加工,甚至整份套餐製造也是本土產業。圖中女工在香港淘大罐頭廠裝入蔬菜於 Chop Suey「雜碎」罐頭內。(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3905/2)
 
圖示象牙技師正用一整件象牙,雕琢成精緻橋樑,內有小人物、廟堂和天堂景象,需時20天才可完成。(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 NC277/13)
圖示象牙技師正用一整件象牙,雕琢成精緻橋樑,內有小人物、廟堂和天堂景象,需時20天才可完成。(香港政府新聞處,檔案 NC277/13)
 
當年電腦打印技術仍未出現,大型街頭廣告牌匾多是人手製作。亦是手工業中富有藝術創作的專業。圖示1968年7月香港一名廣告牌製作技師正為金龍上彩。(政府新聞處,BOAC 檔案21452。
當年電腦打印技術仍未出現,大型街頭廣告牌匾多是人手製作。亦是手工業中富有藝術創作的專業。圖示1968年7月香港一名廣告牌製作技師正為金龍上彩。(政府新聞處,BOAC 檔案21452。
 
圖片攝於1968年9月12日,打銅業來自廣東,是中國傳統工技,在香港發展成家庭手工業。圖中是 David Chen(陳大衛)父親 Yutek Chen(陳宇德)師傅正示範打造銅鑼工技。(香港旅遊發展局,圖片檔 A3/30)
圖片攝於1968年9月12日,打銅業來自廣東,是中國傳統工技,在香港發展成家庭手工業。圖中是 David Chen(陳大衛)父親 Yutek Chen(陳宇德)師傅正示範打造銅鑼工技。(香港旅遊發展局,圖片檔 A3/30)
 
圖片:作者提供
 

林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