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過三年 政府窮追打 社會怎和諧

講公眾利益,把一宗涉及多名政治人物及學生領袖的案件好像無了期地拖延下去,就像在造成社會撕裂的傷口上不斷灑鹽,對於沒有政治傾向,只想社會少些爭拗的大多數港人都會覺得煩厭。

3年前,香港經歷一場史無前例、轟動全球的社會運動。有人稱之為雨傘運動,形容手無寸鐵的參與者舉起雨傘抵擋警棍和催淚彈。我會選擇佔領運動這個名稱,因為參與者於79天期間,佔領金鐘、旺角和銅鑼灣3個地區,企圖利用長期堵塞交通及影響民生的手段,逼使政府在普選方案上讓步。

運動由盛轉衰的原因

根據中大民意調查,佔領運動高峰時,有逾百萬港人直接參與或表示支持;到運動去到末期,港大民意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認為佔領行動應該停止,近七成人則贊成政府清場。

佔領運動由一群學生衝入政府總部廣場揭開序幕(涉事3名學生領袖現正在監獄服刑)。警方為阻止群眾聚集而發射87枚催淚彈,令不少港人憤怒,紛紛走上街頭支持學生。

佔領運動由盛轉衰的原因是,年少氣盛的學生領袖貪勝不知輸,遲遲不願撤離,敵不過老謀深算的政府;後者以逸待勞,讓激情過後開始感到出入不便的市民逐漸對佔領運動不滿,並以協助民間團體執行禁制令為名,佔據道德高地,成功令民意逆轉,最終支持政府清場。

從企圖改變人大對普選框架(八三一決定)的角度看,佔領運動可說是徹底失敗;尤有甚者,發動及參與這場運動的積極分子紛紛成為政府依法秋後算賬的對象。

上述3名學生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原本已因衝擊政總而被判社會服務令,但律政司提出覆核刑期,結果上訴庭改判他們入獄6至8個月不等;之前羅冠聰已由政府利用他在立法會宣誓就職後才出現的人大釋法,申請司法覆核其宣誓行為,結果法庭褫奪他的議員資格。由於刑期超逾3個月,3人(及反東北發展案的13人)於5年內喪失參選議員的資格。

應合理時間內決定是否檢控

執筆時,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及另外6人(包括公民黨議員陳淑莊、民主黨資深成員李永達、社民連黃浩銘、民主派議員邵家臻、學生領袖張秀賢等)被控參與佔領運動的案件提堂。因為控罪是否適合而未有定案,法官把案件押後至明年1月審訊,並預留4天作審判覆核,以處理控罪是否違憲等問題。

這宗案件值得提及的原因是,控方其中一項控罪是「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辯方律師質疑為不尋常,並可能違憲。此外,辯方律師提到佔領運動中共有900人被捕,當中200人被檢控,但律政司至今沒交代會否控告餘下700人,妨礙辯方考慮是否傳召他們做證人。

上述案件涉及的複雜法律問題,留待主審法官處理。我想藉此指出,雖然政府對涉嫌違法的佔領者提出檢控是完全依法辦事,但律政司似乎花了很長時間處理佔領案件和研究控罪。此外,尚有數百名曾被捕的佔領者不知何時才獲悉會或不會為政府檢控。

講法律,刑事案沒有檢控期限,所以律政司可以仔細研究案情,按部就班,成熟一宗或一批,便檢控一個或一批佔領者;但法治包含的精神應該考慮,對涉事者的生活和情緒有極大影響的案件,要於合理時間內達致檢控與否的決定。

講公眾利益,把一宗涉及多名政治人物及學生領袖的案件好像無了期地拖延下去,就像在造成社會撕裂的傷口上不斷灑鹽,希望香港繼續嚴重分化,並從中得到利益的少數人會對此感到痛快;但沒有政治傾向,只想社會少些爭拗的大多數港人卻會覺得煩厭,亦不會感到政府秉行公義。

激情過後怨憤未稍減

中央政府視佔領運動為一項有外國勢力參與、由有識人士煽惑而成事的反中亂港行為。但大多數市民(有部分人簽名支持反佔中)不會認為參與佔領運動的各界人士,特別是年輕人都是值得嚴懲的罪犯,這是法庭重判雙學三子(及13名反東北發展示威者)入獄而惹起數萬人上街抗議,並籌得200萬元支援他們的原因。

對10萬計曾參與佔領運動的年輕人,這是個畢生難忘的經歷。站在前線與警方或滋事分子對峙或有肢體衝突的示威者,部分人後來積極投身政治,更有人成功當選為立法會議員(不過6位立法會議員由政府成功司法覆核而令他們喪失議席)。少數遭暴力對待的青年從此對政府、特別是警方憎恨。這是導致旺角騷亂、有人向警員擲磚頭的一個原因。

絕大多數的佔領參與者都回復正常生活,當年激情的學生大多繼續學業或畢業後工作,但他們對政府的疏離和不滿,沒有因事過境遷而減少。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事後撰寫的佔領報告只求政治正確,內容避重就輕,完全沒有觸及佔領運動的真實民情,特別是年輕人對民主的熱切追求,以及他們對中央和特區政府全盤否定的極度失望。

中央和特區政府對付佔領運動寸步不讓,大獲全勝。政府然後打着法治旗號,對積極參與者窮追猛打。但有權用盡的代價是政府與年輕一代、特別是有獨立思想和民主理想的大學生的關係變成水火不容,對一國兩制死心是港獨思想(或妄想)在大學校園滋生的原因。

須予佔領運動公正評價

林鄭月娥競選特首時表示,會於上任後致力修補社會裂痕,與持不同意見的年輕人溝通,並吸納他們加入政府議政和參政。假如她心中的對象是建制派第二代,這個承諾已超額完成;但於法庭把10多名主審法官也稱為有抱負、有理想的青年送入監獄,並因此褫奪他們未來5年的參政機會後,大多數年輕人對今屆政府的信任程度已倒退到上屆政府的情況。

近日,港獨議題再次炒熱,有建制議員乘機表忠,甚至口出「殺」言,社會繼續撕裂。在政府峻法及法庭嚴刑的阻嚇下,以身試法的行為會減少;但表面的安寧掩蓋不了無數年輕人對政府的怨憤。

假如今屆政府以為改善民生、經濟便可以代替公義、民主,這恐怕是打錯算盤。假如真的有心與年輕人和解,政府須盡快結束佔領案的檢控,並對佔領運動作出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