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修:為什麽一國兩制在台灣沒有市場?

何明修:「台灣人普遍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行是失敗的,香港民主未來是悲觀,兼且反對在台灣實行一國兩制。」

編按: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早前與新力量網絡聯合舉辦「香港回歸二十年研討會」,分兩部大主題研討,講者陣容鼎盛。第一部分題為「回歸二十年成與敗」,講者包括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陳麗君、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呂大樂、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何明修、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第二部分題為「中國的未來」,講者包括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裴敏欣、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徐斯勤、香港大學金融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何明修教授就「回歸二十年成與敗」作出主題分享,以下是他當天的演講內容:

正如剛才的講者所提及到,「一國兩制」最初是為台灣設立,亦即由武力攻台轉為和平解放的具體措施,台灣人也當然一直關注一國兩制的在香港的發展。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其實很多內地對香港的舉動也在台灣發生,就如中聯辦在香港的角色日益重要,它參與進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擺脫過去傳統左派的形象,強化了在選舉動員或其他方面的能力;國台辦的官員也是深入台灣民間的方方面面,從民間的社團、NGO,也經常安排台灣學生來大陸交流,其實內地以同一方式影響香港與台灣,所以台灣才會有「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說法。

兩岸關係讓數字說話

各位,讓我們首先破除一個誤解,就是就實際的情況來考慮,北京真的以香港為手段來做榜樣做給台灣看嗎?我個人認為這是不存在的。首先,近幾年內地官員提及台灣時都鮮有提及一國兩制,反而較多提及「九二共識」;第二,我認為就是治港與治台是兩套全然不同的決策機制。這兩套機制是獨立而不互相參考的,我不認為國台辦與中聯辦是同一套人馬;第三,若果內地對香港現在做的事是為給台灣看,那就應該因顧慮台灣感受而對香港更懷柔一點,但這顯然不是,反倒是因應台灣政治局勢的變化而使香港出現政治收縮,最明顯的事例就是2004年人大釋法,正正因為陳水扁第二任當上台灣總統,故北京特意以釋法來拖延香港普選。所以在我看來,香港非但沒有作為台灣的示範,反倒是因為台灣而加緊對香港的控制。可以看出北京做事是非常現實,在政治現實下根本沒有想把台灣「香港化」;反倒是近幾年可以看出北京相當憂慮香港的「台灣化」。

另外,在台灣民間智庫的統計中,台灣人普遍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行是失敗的,香港民主未來是悲觀,兼且反對在台灣實行一國兩制, 當中愈年輕,教育程度愈高的台灣人,愈反對台灣實行一國兩制。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類似港大民意研究)從1994年開始調查台灣人統獨立場,維持現狀的支持者在過去20多年也都是大概五六成,傾向獨立的卻由過去10%,升到近年20%;反過來,傾向統一的由過去20%跌至10%,這符合我所觀察的民意,但我必須指出,「維持現狀」這個概念是浮動的,在1994台灣還沒有總統選舉,當時《國家統一綱領》還沒有廢止;而現在的蔡英文也是以「維持現狀」而選上總統的,但現在的台灣卻是沒有獨立之名,而有獨立之實,不管國家的名號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

此外,關於台灣人和中國人身份認同的問題也是出現大反轉,在1992年的調查中,4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25%認為自己是純粹中國人,17%認為自己是純粹台灣人;但在2016年的調查,高達58%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3.5%認同是中國人,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比例則從以前的近半同意,今天卻降只有三成。若我們只留意台灣人認同感,可以發現1994年至2000年間的台灣人認同感急升,尤其是96年台灣總大選的一年。台灣至今先後的六次總統大選,民進黨和國民黨均獲勝三次,所以以台灣為例來看,香港的普選即使是受限制,但香港人的認同感卻會在選舉中強化。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認同自己是純粹台灣人的比例,在馬英九治下從43%升到快六成,這比民進黨時期增幅還快,可見這台灣人的認同感並不會在政黨角力下改變,反而是長期的結果,並非教育改革或執政者可以操控的。

何明修(左三):「北京也聲稱《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沒有現實意義,台灣人也看在心裡呀,也會害怕,那還談什麼?」
何明修(左三):「北京也聲稱《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沒有現實意義,台灣人也看在心裡呀,也會害怕,那還談什麼?」

「請台灣踏在我們的屍體上,想你們的路」

接下來我會跟家討論為什麽一國兩制在台灣沒有市場,首先是香港從一開始就走了跟台灣不一樣的路,台灣的民主化跟本土化是連接在一起,但香港的反對運動卻一直都很愛國,所以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這句話不是近年才說,而是1920年日治時代就有;相對而言,香港的自覺論述是受「雨傘運動」刺激而出現的,反而之前的民主化運動都反覆強調香港的民主化是要幫助大陸的民主化,不可能出現只有香港一地的民主;第二,很多人認為台灣藍綠陣營差異巨大,政黨之間打來打去,但其實藍綠陣營的主流意見在兩岸政策上的意見差異不大,也就是其實骨子裡認同「九二共識」,蔡英文在2012年選總統時提出「台灣共識」,其實意思就是只要台灣人同意,任何未來都可以接受,包括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和獨立,等到2016年蔡英文當上總統,她談的就只是「維持現狀」,她多次用不同的方法間接暗示表達對九二共識的認同,只是沒有說出這四個字;而在馬英九執政時談的是「不統不獨不武」;今年五月份,吳敦義選上國民黨黨主席,談的則是「一中各表」,可見藍綠在兩岸問題上分歧不大。

第三是香港例子對台灣影響。從這張照片可見一個年輕人舉著的牌子寫道:「請台灣踏在我們的屍體上,想你們的路」,我想這對一國兩制信心的打擊是無容置疑的,這幾年台灣的對香港好感顯著增加,大家可以參看端傳媒的《三步一個香港人的台灣大選》,有趣的是香港以前是國共兩黨在香港鬥爭的地方,但國民黨勢力最後在港式微,但現在民主化完成的台灣,卻成功以此吸引了香港人的喜愛。

展望未來,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消失,中國會按《反分裂國家法》動武嗎?一國兩制沒有實行,會提出更好的方法?還是會動武嗎?北京也聲稱《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沒有現實意義,台灣人也看在心裡呀,也會害怕,那還談什麼?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國兩制首先需要政治談判和政治協定,馬英九時期跟大陸簽了23個協定,但其實兩岸的協議是一個奇怪的存在,雖然中華民國跟其他國家的協定需要由國會確認,但中華民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這兩岸協定並非國際協議,不受國會監督,是一個說不清的「黑洞」,太陽花運動的其中一個訴求就是兩岸協議要有其他程序監督,這要求其實國民黨也同意,但在監督的方式和程序上與民進黨有分歧,致今仍未能就此立法,但若果他日兩岸真就前途問題談判,這肯定是當中的變數。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