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街衣的大愛

這種人鬼連繫,看似迷信,但卻令人心安。

農曆七月,傳統的鬼月,愈接近盂蘭節和中元節,燒街衣的人就愈多。伴隨着紙錢的飛舞,兒時聽來的鬼故事,就一個個的重回腦海中,好不嚇人。然而,在陰森恐怖的氛圍下,燒街衣其實蘊含着道教「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的精神,這種大愛,不單顧及活人,還顧及死人,不單顧及血脈相連的祖先,還顧及街上的遊魂野鬼,讓他們在孤獨徬惶中,得到世間人的關愛。這種人鬼連繫,看似迷信,但卻令人心安。

心安最難,當日禪宗二祖慧可自斷一臂,向達摩求的,也不過是心安。

人無端被拋擲到這世上,孤單的來,孤單的走,生不知從何而來,死亦不知往何處去,一想起就令人抓狂。傳統信仰讓人在世時與天地神明連結,與祖宗連結,過世後則與子孫連結。人是群居的物種,渴求連結,是我們逃不了的宿命。看看街上、車上、扶手電梯上,那些緊盯着手機的人,不也像一群遊魂,飢渴地尋求連結嗎?

科學昌明,燒街衣被視作愚夫愚婦的行徑,結果,我們得到了科技的便利,卻失去了精神的連結。科學家告訴我們,人只是隨機踫撞出來的物種,生命並無終極意義,然而,人卻命定是個要尋求意義的物種,你把意義從他的生命中抽出來,他就會空虛難熬。那些在街上燒衣的所謂愚夫愚婦,起碼他們的心靈有所連結,有個歸屬的地方。

近代教育高抬個性,忽略群性的培養。着力標榜「我係我」的結果是,人更自由了,但也更孤單了,只能惶恐不安地在社交媒體中求連結、求認同。

傳統文化 慰藉心靈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中國哲學向來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醫更有天人相應的理論,人不單與人連結,還與天地連結。即使是罪大惡極的人,也要在秋後才處決,因為「天哀其喪子也」,在肅殺的秋天,連天地也為之黯然神傷。因此,在傳統中國,人即使被處決,也不會感到孤單。

8月底,一名中國女教師在日本自殺,告別信這樣說:「活了27年,實在已經努力不下去了。」在這個勵志泛濫的時代,我們總喜歡叫人努力,但你如何叫一個已經努力不下去的人去努力呢?

情緒病肆虐,要治療當代精神空虛的病,到底是應該猛叫人去拼命努力,努力賺錢,努力爭勝,努力贏取一張亮麗的名片,努力向權力的頂峰攀爬,以求取他人的愛戴;還是應該回歸本源,在傳統文化中尋求心靈的連結呢?

施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