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對大地主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回歸廿載有感,提出三個市場現象給大家想想。

最近,透過長途電話在北京一個拍賣會拍得一幅張五常的書法。對大教授書法的愛不是無緣無故的:見得多,識分真假懂排優次;有疑問,他老人家樂意指點。這次我有份參與的拍賣會共錄得過29億元人民幣成交額,再次證明中國已經富起來了。

回歸廿載有感,今天提出三個市場現象給大家想想。

拍賣會不是沒有原創一手藝術品,但絕大部分拍二手作品為主。規模小得多的藝廊,出售一手藝術作品時,卻多數定價而沽。為什麼?

藝術品收藏始終是小眾玩意,換個大家都感興趣的例子吧。賣一手樓,地產商一般也鐵價不二。至於二手樓,地產經紀會協助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拍賣行其實亦有安排可討價還價的私人洽購及委託,但交易比例較公開拍賣低)。除非銀主盤,賣二手樓很少以拍賣方式進行。為什麼?

地產商透過旗下財務公司提供按揭貸款,買新盤究竟是跟地產商對賭,還是跟金管局對着幹?原來,蘇富比亦有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名畫名雕塑名貴珠寶統統可抵押,買方「按揭成數」最高可達六成,賣方更可在未找到買家前預支收益。

市場定律沒有改變

說過了,論賣樓地產商叻唔過地產代理。同理,賣藝術品藝術家亦比不上拍賣行。人借佢又借,我們似乎未擔心中原有中原財務,更從不擔心蘇富比有蘇富比金融服務。為什麼?

三個市場現象,帶出三個為什麼。市場定律沒有因回歸廿年而改變,公開拍賣比討價還價或定價而沽適合的條件一向是:(一)準買家對物件的估值相差夠大;(二)準買家數目夠多;(三)物件本身不太複雜。一手當代藝術品少在拍賣行出現,是市場太細吧。相比一手樓,銀主盤可能保養較差甚至有僭建物及業權問題,拍賣銀主盤應該是市場估值相差夠大所致。三個條件,或多或少亦解釋到各花入各眼的傳統藝術品比沒有裝修標準間隔的一手樓更適合以競投方式出售。

還有一個為什麼。借二按最進取的本來是恒基地產(012)(去年有報道:截至第2季,主要發展商旗下一手新盤買家,承做第二按揭最高比例是恒地,佔15%;比例最低則是新世界發展(017),佔3.4%),恒地的風頭最近卻被「借凸」促銷的長實地產(1113)和新鴻基地產(016)蓋過。反之,新世界不但未見以「借凸」招徠,其中一個樓盤更以招標競投方式出售,直頭當藝術品慢慢賣!誰走高檔想做蘇富比?誰鬥低檔甘願做財仔?回歸廿載,青年人以陰謀論批鬥個別「大地主」動機無良,絕非出於無緣無故的恨。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