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福德(John Minford),英國漢學家、學者、文學翻譯家,曾把中國經典名著如《紅樓夢》(後四十回)、《聊齋誌異》、《易經》、《孫子兵法》等譯成英文;另外,他亦把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譯成英文。閔福德1946年生於英國伯明翰,父親是一名外交官。在進入溫徹斯特公學學習古希臘語、拉丁語及古典文學之前,曾在世界各地居住。他曾於中國內地、香港、澳洲及新西蘭任教,擔任奧克蘭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及香港理工大學翻譯系系主任、澳洲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中國及韓國中心主席。其岳父霍克思(David Hawkes)同為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二人所合譯的《紅樓夢》,前八十回由霍克思負責,後四十回出自閔福德手筆。本期專訪了閔福德教授,聽取他的翻譯歷程與心得。在訪問的「後記」中,閔教授憑弔翻譯大師傅雷先生的最後一個上海故居,慨歎《傅雷家書》所記錄的中國傳統修養的流逝。
文言與白話
李(以下簡稱「李」):你說的四位翻譯家和你都受過深厚的古典教育:都懂得拉丁和古希臘語。這兩種古文和現代英文,跟文言和白話文,可否算是類比?兩者有何出入?
閔(以下簡稱「閔」):是不錯的類比。你看看余國藩,英語並不是他的母語,但他撰寫了那一部精彩絕倫的關於《紅樓夢》的著作Re-reading the Stone。余也受過拉丁文和古希臘文教育;他是念神學的。他的中文根柢當然也相當。你會留意到他用英文寫作時,可以常常運用源於拉丁文的英文字。當大部分人會選擇用beauty這個字時,他挑的字卻是pulchritude。他很喜歡採用有拉丁文來源的詞彙。你看,接受過古典教育的人,他們無論聆聽和運用英文字時都有所不同,因為他們能看得穿字的來源。
古文修養 過程艱辛
英文源出數種語言,拉丁語系的羅曼語言是其一。倘若你要有一定基礎,你需要對語言有一定的感知;只讀英文是不足夠的。我現在不是去提議每人都要開始學拉丁和古希臘文,因為這個太遲了。正如現在要求每一位中國人都去學八股文一樣,太遲。我覺得這個意念雖不錯,但太遲了。但現在最基本可以做的,卻是鼓勵大家盡量讀書,且是讀古書,讀從前大文豪的鉅作。1977年,當企鵝出版社的編輯Betty Radice在出版社的倫敦大廈門口向我道別時,不忘叫我讀Bunyan,讀Swift,因為她知道閱讀17、18世紀大家的作品是必要的。書,現代人都不讀了,西方如是,中國如是。現在的人都不大量閱讀古文。他們可能這兒那兒讀一點點,但你看看我,弄《聊齋》弄了10年,之後弄《易經》弄了12年,我要讀海量的古文呀!這些是很辛苦的工作,工作無比艱辛。但讀了那些東西就如考了牌,之後的路易走得多了。我現在可去弄較易的古文,如袁枚的《子不語》。修養就是這麼一回事:需時很久、過程很辛苦。現在的大學不斷有壓力於短時間內生產出可到跨國公司打工的學位畢業生,但他們基本上都是文盲。
細心慎密 閱讀經典
李:看鉅作是一回事,看其他譯作是另一回事。霍克思是翻譯《紅樓夢》的先驅,前無古人。但現在的年輕翻譯家,卻鑑於珠玉在前,或多或少都會受前人所影響,跟你數十年前與霍氏翻譯《紅樓夢》時很不一樣了。
閔:這個我可不同意。我盡量不看人家的譯作。當然《紅樓夢》是一個很奇特的例子,作為霍克思的拍檔,我必須深入理解和研究他的風格,因為我要接他的棒,承他的風格翻譯尾四十回。企鵝出版社也為我提供了不少意見。當然大衞(指霍克思)也有提意見:我只是他的門徒而已。
總的來說,我不建議學生閱讀譯文。我常鼓勵香港學生閱讀大衞的《紅樓夢》,只因為我覺得能一石三鳥。讀中文原文,他們的中文會更好(我要他們讀的是雙語版本);他們也可閱讀上佳的英文寫作;更能觀摩一位翻譯巨匠的造詣,從而偷師。我叫他們看韋利的作品,用意也是如此。但這個建議只是為要提升英文水平的香港華人學生而作的。總而言之,我寧願不看其他人的譯作,因為人生苦短,歲月不留人,我寧願花時間去閱讀一些由英文作家寫給英語讀者的頂尖英文作品。
李:如果現在請你為一個優秀的翻譯課程當總設計師,你會做什麼?
閔:我會要求學生看書。我會把其設定為必需條件。學生必須看很多書,而什麼翻譯理論,一篇也不用讀。
李:你會要求學生翻譯經典著作,作為訓練的一部分嗎?
閔:不,我在學生達深造階段之前,不會要求他們翻譯經典著作,但他們閱讀經典,要細心慎密閱讀經典,以便學以致用於他們的翻譯工作中。
精通文字 浸淫文化
我主要希望的是學生能長期浸淫於兩種語言之中,還有於兩種文化之中。遠於1986年,香港心理學會搞了場會議探討「雙語」這議題,但他們關注的只是文字,而我所關心的卻是如何能好好訓練出不只精通文字,也對文化有所理解的翻譯家。你要麼對西方的文化傳統有基本的理解,要麼就不要走出去認自己為翻譯家獻醜。我曾經叫一些學生翻譯榮格和他的「原型學說」,但他們根本就對該四隻字一竅不通。他們於是走捷徑,走去查字典和百科全書,嘗試快趣解決了問題便算。但他們何曾讀過榮格的著作?沙特的又如何?即使是羅素的東西?我指的當然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最偉大的思想家。當然他們沒有讀過任何一本,因為他們想吃好的快餐,而快餐都沒有好的。
李:所以翻譯應該是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課程。
閔:這個是理所當然的了。在香港,每所大學都有一個本科翻譯課程,但其實都是包裝得漂亮的雙語言學士學位罷了。在本科程度出產翻譯家,並不可能。
專訪英國漢學家閔福德教授(四之一)
專訪英國漢學家閔福德教授(四之二)
專訪英國漢學家閔福德教授(四之三)
(待續)
本社專訪文章:
Professor John Minford: living the classical ways
訪談為英語。特分備中、英文本,向這位傑出的譯者、學者、教授致敬。
摘錄自《國學新視野》,本社獲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