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的復活節禮儀

天主教是一個重視傳統的宗教派別,教堂除了給教友祈禱外,也是進行禮儀的神聖場所。

天主教是一個重視傳統的宗教派別,教堂除了給教友祈禱外,也是進行禮儀的神聖場所。天主教每年有持續不斷的紀念活動,讓教友加深對基督信仰的了解。其中有兩個節日最為人熟悉,分別是12月25日的聖誕節,以及3、4月間的受難節和復活節。對教徒來說,復活節最為重要,這是《聖經》所載耶穌為人類贖罪的故事。

四旬期和聖灰瞻禮日

復活節定於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由此倒數40天(不計算6個星期日),稱為「四旬期」(Quadragesima),又稱「大齋節」(Lent)。教徒在這段期間守齋,反省自己過錯,祈求赦免,以克己之心迎接受難節和復活節的來臨。

虔誠的教友更在四旬期內節制飲食,不吃自己喜歡的食物,暫停旅遊娛樂,不舉行婚禮或其他慶祝活動,以紀念耶穌在曠野受撒旦試探時禁食40晝夜。此舉有助提醒教友節約自制,懷着懺悔的心情檢視自己的行為,作出悔改更新。

在剛過去的四旬期,我參觀了天主教多個宗教活動,從禮儀中認識天主教的傳統。四旬期第一天名為「聖灰瞻禮日」,該天必定是星期三,故又稱「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當日教友到教堂領受聖灰,神父把祝聖過的棕枝灰燼塗在教友額頭上,寓意人的生命如灰燼般脆弱和短暫,提醒教友及早悔罪。

神父在聖灰瞻禮日將灰燼塗在教友的額頭上
神父在聖灰瞻禮日將灰燼塗在教友的額頭上

四旬期的禮儀用色為紫色,代表克己和悔罪。天主教會鼓勵14歲以上的教友在聖灰瞻禮日和耶穌受難日這兩天守小齋,不吃熱血動物的肉。18至59歲的教友要守大齋,是日只可飽吃一餐,其他兩餐節食少吃,以紀念耶穌受苦,同時自我反省。

聖周與聖枝主日

四旬期最後一個星期稱為「聖周」(Holy Week),是耶穌受難和復活的日子,教會有一系列禮儀舉行。聖周首天名為「聖枝主日」(Palm Sunday),信眾手持棕櫚枝在主祭和輔禮人員帶領下列隊進入教堂。有些教堂因地方所限,不方便遊行,只舉行進堂禮,主祭和輔禮人員列隊進入,會眾揮舞棕櫚枝迎接。此乃仿效耶穌當年前往耶路撒冷參加逾越節慶典時,居民揮舞棕櫚枝夾道歡迎他騎驢入城的情景。

教友在聖枝主日舉行遊行,在黃大仙區宣揚福音。
教友在聖枝主日舉行遊行,在黃大仙區宣揚福音。

當日黃大仙區有聖枝遊行,由三個堂區合辦,參加者眾。他們先在黃大仙天主教小學的操場集合,由神父進行簡單祝禱後即兵分三路,分別步行前往橫頭墈的聖博德堂、新蒲崗的善導之母堂,及慈雲山的聖文德堂。各人手持棕櫚枝,一路高唱聖詩。在鬧市走了半小時,到達教堂參與彌撒,完結後將棕櫚枝拿回家中。由於棕櫚枝經過祝聖,不得隨便丟棄或玩弄,若不打算存放在家,則要燒掉。

濯足節和受難日

聖枝主日標誌着聖周的開始,教會由星期四黃昏至復活日(Easter Sunday)舉行逾越節三日慶典,這是全年最神聖隆重的活動。星期四舉行「主的晚餐」,又稱濯足節(Maundy Thursday)。

《聖經》中最耳熟能詳的一段故事,是講耶穌與12門徒進食晚餐。按《聖經》推算,「最後的晚餐」在逾越節之前一天,即星期四。在逾越節的晚餐上,耶穌脫了上衣,把水倒在盆裏,為門徒洗腳,並用自己的毛巾為他們擦乾腳。此舉令門徒感到驚訝,因為那個年代為別人洗腳的工作是由僕人或徒弟去做的。耶穌為何這樣做?《約翰福音》引述耶穌一句說話解釋:「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作的去做。」

天主教堂區在聖周四晚仿效耶穌為12門徒洗腳的做法,輔禮人員在祭台前擺放12張櫈,櫈下有盆,12位獲選定的教友坐下。過去只有男教友參與,現今社會開放,女教友亦見其中。主祭逐一跪在他們面前,為他們倒水洗腳,再用毛巾擦乾,期間詩班詠唱聖歌。教會重演這一幕,一方面紀念耶穌將無酵餅和葡萄酒分給門徒這項聖事,另一方面亦鼓勵教友不計尊卑,服務他人。

《聖經》記載耶穌進行聖餐時向門徒預告,其中一人會出賣他。餐後他在客西馬尼園被猶太祭司長的差役帶走。翌日被判罪成,下午背負十字架由審判地方前赴刑場「加爾瓦略山」(即基督新教的各各他山)。是日稱為「受難日」(Good Friday),他所走的一段路名為「苦路」(Via Dolorosa)。

其後教宗按《聖經》記載將苦路分成14個站,包括:耶穌受審被判死刑、背負十字架、首次跌倒、遇見母親瑪利亞、西滿幫耶穌背十字架、韋羅尼加為耶穌拭面、耶穌再次跌倒、婦女為耶穌痛哭、耶穌第三次跌倒、被脫去衣服、被釘十字架、死於十字架上、聖母懷抱耶穌,及耶穌埋葬墓中。

教會以雕刻或繪畫展示這些場景,置於教堂兩旁牆壁,讓教友逐一默想祈禱,追念耶穌的苦難。四旬期內的星期五早上,教會舉行「拜苦路」禮儀,主祭經過每一站,誦讀相關經文。到了聖周五,在早上拜完苦路後,下午舉行「朝拜十字聖架」禮儀。有些天主教和聖公會團體(如熙篤會和方濟家庭聯會)在受難日當天走出戶外拜苦路,途中設定14處地方停留讀經,過程莊嚴肅穆。

逾越節守夜禮

聖周六晚上,教會舉行逾越節守夜禮,這是全年最神聖的一夜,標誌着耶穌死後復活。禮儀開始時,教堂關掉所有燈光,門外放置火盆,神父祝聖後燃點一支全新的復活蠟燭,並插入5枚乳香釘,象徵耶穌的五傷。接着神父與輔禮人員步入漆黑的教堂,為信眾燃點手上的蠟燭。大家在微弱的燭光下誦念經文,讀畢後教堂亮燈和鳴鐘,寓意基督復活的光輝照亮至聖之夜。

神父講道完畢後舉行「入門聖事」,為新加入教會的人洗禮。神父將水注於他們的頭上,又將聖油傅於額頭,代表聖神降臨。以往的守夜禮直至翌日凌晨,但現今生活節奏改變,禮儀時間亦縮減了。

圖片:作者提供

陳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