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凝聚人心 主動賦能

「積極不干預」和「適度有為」都沒有回答「如何做」的問題,而「主動賦能」正是針對這個情況而提出的。
編按:行政長官參選人曾俊華於今日(2月6日)下午兩時半發表競選政綱,以「凝聚人心,主動賦能」作為施政理念,以下是他在競選政綱記者招待會演講全面:
各位午安:
自從我在1月19日宣布參選行政長官以來,不少朋友都關心我何時公布我的競選政綱。在這兩個多星期,我和團隊一直與不同界別的朋友見面,聽取大家的意見,亦留意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對下屆政府的訴求和願望。
在我身後有「凝聚人心·主動賦能」八個大字,這就是我的政綱的主題。
「信任、團結、希望」是我參選的三大信念,亦是香港目前最需要的三樣東西。
當市民對政府欠缺信任、當社會無法團結、當市民特別是我們的年輕一代對未來沒有希望的時候,我們想要解決當下香港的深層次問題,無論是經濟發展、大小民生事項,實在都是無從說起。因此,「凝聚人心」是解決香港不同問題的根本,「凝聚人心」是政府實現善治的必要條件。
香港一隅之地,若果我們沒有人和,任憑天時地利俱在,都是難以政通的,這是我最根本的管治邏輯,亦是我認為政府目前最需要加入的管治元素。我相信,我們須要從互相尊重、聆聽、溝通和包容開始,盡力讓社會重建互信,我們才有機會可以扭轉近年社會撕裂與嚴重政治化的局面,化解僵局,讓香港可以重新上路,迎接新機遇和新挑戰。以政改為例,如果我們無法凝聚社會的共識,為通過政改方案創造有利條件,貿貿然提出方案,難免會重蹈覆轍、徒勞無功。
無可否認,以前香港經濟環境好,社會相對和諧,沒有現在那麼政治化,政府只要搞好經濟民生,政治氣氛自然會好,政府施政亦比較暢順。
但時移世易,現時無論是香港的社會狀況,抑或是外圍環境都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香港要適應新的環境和挑戰,我們須要轉型,須要作出改革,當中包括了政府應該擔當的角色。
我今日提出的「主動賦能」(proactive enablement),就是我對政府角色的新定位。在新的環球格局,面對新的社會需要,回應新的人民訴求,我認為政府需要擔當主導政策的角色。
我相信「上善若水」,政府亦應該好似水所象徵的美德一樣,「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潤澤和滋養萬物,政府要好似水,就應該為本港的人才和產業提供合適有利的發展條件,發揮他們的潛能和自主性,令市民得以安居樂業,社會得以自我完善。
香港社會過往一直就「大市場、小政府」這個管治哲學有過不少爭議,近年亦有不少人相信政府應當有為,放低已過時的「積極不干預」,但單是「有為」亦未必能夠有效地解決香港的問題。
我認為箇中原因,是今時今日,香港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單靠「大政府、小政府」或者「有為、無為」這些大方針便可以解決。事實上,「積極不干預」和「適度有為」都沒有回答「如何做」(how) 的問題,而「主動賦能」正是針對這個情況而提出的,藉著引進新理念、新模式和採用富彈性的方法,希望能夠針對問題核心,處理社會上積壓已久的問題。
毫無疑問,香港如果要跟我們的國家和世界的先進經濟體並駕齊驅,我們的政府需要在多個方面推動改革。首先,我們要改革政府自己。要實現善治,我們必須提升政府的管治能力、提高決策質素,和調整政府架構。
要體現香港的核心價值,要證明一國兩制有效落實、「不走樣、不變形」,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它一定要廉潔奉公、權責分明、有規有矩,講求程序公義,這樣市民才會信任政府可以保障他們的權益,才會相信我們的核心價值得以維持。我要求政府必須做到廣言納諫、廣納人才、廣泛諮詢,確保政府團隊具有認受性,決策能夠保持質素,具體措施能夠真實反映社會不同階層和界別的訴求。
每一屆行政長官的任期雖然只有5年,但行政長官參選人不應該只是做5年的籌劃,而必須放遠目光,積極為香港人開創新領域、訂立新目標,為香港往後二、三十年的發展作出規劃,為我們的下一代籌劃未來,而這份政綱就勾劃了我對香港未來二、三十年的願景。
在未來五年,我認為政府最急切的具體工作,包括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培育各方面優秀人才,並為老齡化社會做好準備。
此外,隨着市民對生活質素的要求日漸提高,我們的規劃也應該更全面回應大眾多元的訴求。為此,我提出我對香港的四大願景,就是優質發展、優質城市、優質人才及優質生活。我們須要實現這些願景,令香港重新踏上優質、宜居、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令香港變得更好。
只要我們重建信任、團結社會,我們可以改寫自己和這個地方的命運。在未來的日子裡面,由我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將會與香港人「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只要我們不放棄理想與希望,一切艱難險阻都不會改變香港的本質與底蘊,亦無法動搖我們開拓未來的決心。香港人,我們要一齊「拍住上」!
多謝大家。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