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夠了」的歧視經濟學

抵抗歧視,未必要靠政府立法,重要的是由輿論做起,尤其是利用名人的影響力,改變一些因偏見而起的負面形象。
封面圖片:欣宜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帶頭抵抗瘦即是美的大潮流(《女神》音樂影片)
 
年前,歌手鄭欣宜宣布不再瘦身,夥拍作曲的陳奐仁和填詞的黃偉文,拍了《你瘦夠了嗎?》的MV,擺明挑戰以瘦為上的主旋律。
 
筆者少聽流行曲,但我欣賞欣宜的破格行徑,皆因有類似的經歷:天生體形魁梧,由細到大都有人叫我減肥,小時候聽了不理解,青春期時聽到很自卑。近年勤做運動,體重已回落不少,但每次回港,身邊仍有不少好事之徒提醒我可以「再瘦啲」。好煩。
 
有關體重的經濟學研究,跟本欄另一作者徐家健早前提到的身高、身材一樣,同屬所謂「美貌經濟學」(Economics of Beauty)的領域。
 
從古到今,從勞動市場到婚姻市場,一直都是以貌取人。經濟學者關心的,是外貌的影響力從何而來。從數據得出的結果,是體重愈高收入愈低,尤以癡肥者最為慘情。體重影響收入和其他際遇,至少有五個途徑:
 
第一,顧客、僱主及僱員純粹出於個人偏好,擺到明歧視,只喜歡和偏瘦人士共處,令體重較高者求職擇業有障礙。
第二,就如紋身穿環會令人想入非非,僱主也會認為體重跟工作態度有關,就算視覺上冇偏見,為了盈利都會避肥人則吉。
第三,細細個俾人笑動作笨拙,自信心受創,讀書成績受影響,拖累事業發展。
第四,擇偶看身形,在瘦即為美的風氣下,肥過頭會難以搵個好老公好老婆開枝散葉。
第五,稍肥猶自可,太肥則會影響健康以及工作表現,對收入和晉升都有打擊。
 
當然,收入倒過頭來又會影響體重:收入低、食快餐、營養差,冇前途又可能會暴食自棄。
 
肥胖影響收入,解釋了減肥服務、健身計劃的生意滔滔,做到梗有一間喺左近,甚至集資上市的規模。
 
不過,體重帶來的損失,好一部分因審美眼光、社會潮流而來,會隨着時間改變。
 
欣宜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帶頭抵抗瘦即是美的大潮流,讓大家知道「肥肥哋」也可以好好睇,試圖改變一般人的看法。就算只有些微效果,欣宜也幫助了香港無數的大小肥人,在市場上得到好一點的待遇、面對少一點的歧視。
 
抵抗歧視,未必要靠政府立法,重要的是由輿論做起,尤其是利用名人的影響力,改變一些因偏見而起的負面形象。身形如是,種族如是,性取向也如是。欣宜有勇氣為不想減肥的人發聲,我為她鼓掌。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