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05:35:3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民望這回事

民望這件事,應視為公眾對你的觀感的參考數據,但民意的基礎是脆弱的,並不足恃。
封面圖片:行政長官會見傳媒(亞新社)
 
泛民一貫的伎倆,是要製造一個全民公敵,成為主要攻擊對象,他們心裡才感到踏實,有話題有目標,讓市民覺得他們是公義的化身。大家有目共睹,當梁特首在位,毫無疑問將會競逐連任時,他成為泛民的攻擊目標,任何事情亦能牽扯到他的頭上,加以攻擊。當他宣布因家庭問題放棄競逐連任後,批評和針對之聲戛然而止,而更有人說,其實他也不是一面倒的壞,亦有實事做到的。
 
因此,當梁振英退下來,政務司長林鄭月娥重新考慮參選後,林鄭月娥自然成為泛民的新目標,變成了「CY 2.0」。然後,泛民為了個人目的,建構出適合自己的理論,硬要將梁振英因家庭而不競逐連任,說成是北京聽到泛民「發功」,所以撤換梁振英,而林鄭月娥就是北京的「Plan B」,將林鄭月娥塑造成為新攻擊目標合理化。
 
至於梁振英退下來後,觀乎目前形勢,有說林鄭月娥成為下屆特首的機會甚高。亦有人說財政司長曾俊華機會更高,因背後有一班商界的「造王者」支持。現在兩派各自營造民意,早前曾俊華的民望大幅攀升,但最近兩者差距拉近了很多。
 
民望這回事,我自有深切體會。我當年我要處理的具爭議性課題不絕,如取締兩個市政局引起一眾政黨的反對,中環灣仔繞道的填海工程的爭議,領匯上市牽動的司法覆核,變賣紅灣半島引起的官商勾結疑雲,調校教學語言的風波,學童人口下降導致殺校的壓力,教科書書價不斷攀升,引進6年中學、4年大學新學制的複雜準備工作等。簡直每一個時段都有牽引社會關注的新聞,而公眾對處理這等問題的方案並非完全正面接受,我的民望同時便拾級而下。但當年亦有偶遇無大事發生的空檔,因而導致民望上升。
 
我的體會是要你甚麼也不做,不出聲數月,別人便沒有負面事情可挖出來講,民望自然不會太差。所以民望這件事,應視為公眾對你的觀感的參考數據,但民意的基礎是脆弱的,並不足恃。《女人是變幻莫測》是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的經典之作,但民意更甚,有比四川變臉,話變就變。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孫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