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億故宮館只在方寸之間

我一向認為傳國璽下落之謎是吸引年輕人認識中國歷史真真假假一個不錯的切入點。願意捐獻國家的愛國愛港人士還等甚麼?
封面圖片:林鄭月娥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簽訂合作計劃。(亞新社)
 
一錘定音,政府宣布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將與故宮博物院合作,在西九文化區撥地1萬方米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長期展出北京故宮的文物珍藏。
 
零諮詢做法當然不妥,但甚麼文化統戰未免言重了。有真諮詢,我會認為北京送禮香港卻之不恭,但要受之無愧我又會建議可同時出一分力,買下早前溫州商人在法國一間拍賣行拍得的乾隆寶璽做鎮館之寶。那怕人出雞我出豉油,今次就要大家愈點愈富貴。
 
首先,要世界記得西九,我想不到有甚麼方便得過以雕有「九龍」造型的鎮館之寶作招徠。《三國演義》裏傳國玉璽的爭奪和《書劍恩仇錄》中乾隆皇帝的身世,即使不愛文學愛打機的朋友亦不會感到陌生。能夠雅俗共賞,穿鑿附會一下又何妨?適逢其會,幾星期前拍得這個乾隆寶璽的溫州商人杜聖博先生公開表示:「但在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很願意將它拿出來捐獻給國家。如果有人想替我捐獻這件拍品,我也很願意以實際拍到的價格,轉手給他。」是的,我一向認為傳國璽下落之謎是吸引年輕人認識中國歷史真真假假一個不錯的切入點。願意捐獻國家的愛國愛港人士還等甚麼?
 
至於文物古董的真真假假,除了憑着紀錄確認,亦要靠傳承有序。印文「乾隆御筆之寶」,《乾隆寶藪》等都有記載;拍賣行稱此寶璽乃十九世紀末一名法國海軍醫生從中國帶到法國,之後其家族一直收藏了過百年。

 

人出雞我出豉油

 
論藝術,從方寸之間「乾隆御筆之寶」的章法布局,到滿紙乾隆落款蓋章的古書古畫,讓我們打開眼界認識中華文化的二次元藝術;又從印石鈕雕到薄意創作,帶我們由三次元返回二次元的藝術空間。論政治,十全武功大國崛起、完璧歸趙弱國無外交,統統政治正確。
 
今天,北京故宮超過180萬件文物藏品,都是經歷過西方侵華、北京政變、北伐戰爭、日本侵華和國共內戰之後留下來的。抗日時,逾13,000箱文物更一度南遷西徙,近3,000箱最後運往台北。而估計乾隆逾1,800方寶璽,由於容易攜帶流落民間的至少數百方。其中之一的乾隆御筆之寶是個閒章,質地造型均與官印二十五寶璽分別頗大。人出雞我出豉油,閒章一個市價近兩個億,政治正確之餘亦襯得起故宮準備長期借出的文物吧。
 
恕我見識淺,對西九M+的藏品精選印象模糊,總是不明何解欠一個林風眠館?今次馬會捐出35億元建館,但區區一萬平方米土地多少個億也不能起個A貨紫禁城出來。用心收集藏品,方寸之間反而自有天地。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