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03:15:5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公共資源均分難到位

外間經常批評財政司長曾俊華是守財奴,是罔顧非經常性的盈餘並不能被依賴為應付長遠持續性的開支這個重要的道理。
封面圖片:近期因應殘疾院舍性侵案,社會批評院社資源嚴重不足,入住輪候時間長。(Pixabay)
 
香港有很多低下層人士,沒有上流機會,社會財富效益亦受惠不到,他們有很多是沉默的大多數,但心中有很大怨氣,無處發洩。有不少論者認為香港政府在社福方面着力不足,但我覺得從數字上看來,最近幾年香港政府在社福方面的投放按年遞增,今年度的總開支達到660億元,比上一年度大幅增加13%,為各政策局之冠。無奈社會上總有人覺得政府所做還是遠遠追不上實際需求。主要原因是受制於資源,土地資源、財政資源和人力資源。
 
例如近期因應殘疾院舍性侵案,社會批評院社資源嚴重不足,入住輪候時間長。這當然是不容抵賴的事實,但其他服務類型的院舍亦面對同一個問題,並非殘疾院舍獨有。因為本港公共財政分配,是在有限資源下,希望盡量平均,人人都分到一些,無人可以獨大,結果是所有人所分到的資源都未必到位,都不滿資源不足。
 

庫房盈餘非必然

 
在這個情況之下,最近幾年庫房都有相當的盈餘,大家都認為釋放出更多資源去增加人手,增加土地及增加撥款去舒緩院舍等問題。但問題是,每年財政盈餘並非必然,回想金融風暴、沙士肆虐的慘痛經驗,不能從這等非經常性的盈餘推論出政府有能力年復一年地去承擔這較高的恆常性開支。換句話來說,增加措施前,必須考慮有關項目的財政負擔是否可持續落實。
 
用一個實例去說明這點道理,政府於多年前取消公務員長俸制,原因是港人壽命愈來愈長,由原本「長俸」供養十數年,至後來的三、四十年,政府財政變成無法長遠負擔,遲早會導致破產,故必須取消長俸制。所以外間經常批評財政司長曾俊華是守財奴,是罔顧非經常性的盈餘並不能被依賴為應付長遠持續性的開支這個重要的道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孫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