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教育在香港為何會引發一場大討論?

欲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清代思想家龔自珍的這一名句近來在香港常被人引用,事緣香港初中中國歷史(中史)教學引發一場大討論。
封面圖片:國史教育,在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是極其重要的事。(Pixabay)
 
撰文:江迅(亞洲週刊副總編輯)、袁瑋婧(亞洲週刊記者)
 
香港立法會日前通過「規定初中中國歷史獨立成科」的無約束力議案。儘管一些人士對此有不同看法,但眼看「歷史白癡」的「候任」和新任議員,以及荒唐無知而興風作亂的「港獨」勢力,愈來愈多的市民意識到中史教育的重要而緊迫,中史獨立成科,列為必修課勢在必行。

 

香港中史課「落馬」史

 
香港回歸後,教育當局從2000年起取消回歸前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的地位,自2001年中學課程改革後,政府允許學校把初中中國歷史和其他人文學科合併教授,相關課程對香港歷史及香港與中國內地的互動關係卻着墨不夠。2009年課程改革大幅削減選修科目後,2012年國史教育倉皇落馬……這一漸進過程中,香港呈現新一代因不知歷史而對國家產生誤解甚至抗拒。更甚的是,這使「港獨」思潮在青年人中有了市場,一些排斥國家民族的舉動和謬論竟然在青年學生中謬種流傳。人們大多認為,這與香港中史教育二十年「淡化」的變遷肯定有所關聯。
 
在香港,一批校長和教師對國史教育的淪落痛心疾首,指出「通識金裝上陣,國史倉皇落馬」,道盡無數歷史系專科畢業的教師翳悶。一些年輕人不了解國家民族發展歷史,沒有同根文化。國民教育的根本,實源於國史教育。有校長痛心疾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連中學國史科都被拆散而面目全非,可化作元素合併、可校本自決,當國史科的教育完全失去正當性、重要性,還奢談什麼國民教育、身份認同,家在何方,國在哪裏?
 
立法會日前通過無約束力動議,規定將初中中國歷史獨立成科,並列為必修科目。提出動議的議員、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認為,香港回歸祖國雖已近二十年,但年輕人對國家歸屬感沒有增加,反而滋生與國家分離的思想。他認為,這是因為部分港人對歷史和國情的了解膚淺,無知而無情,要糾正就要從歷史教育入手。他說,有很多老師反映,目前課堂時間不足,很多在遠古歷史的篇幅無法教授,到近代史則「跳得很厲害」,倘能獨立成科後,教師就可以專科教授。在他構思中,新課程可教導學生每個朝代與香港之間的關係,如在秦朝時香港已經屬於國家的版圖,而宋朝也有落難皇帝到過香港等。
 

忽視中史教育的惡果

 
歷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像記憶對於一個人一樣,人喪失記憶就成白癡,一個民族一旦忘記歷史,就會成為愚昧民族。國史教育,在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是極其重要的事。在香港,六萬個文憑試考生,十個沒有一個讀中史,有校長感歎:「中史滅亡近矣!」回歸以來,香港的中國歷史教育不僅沒有加強,反而日漸削弱。調查顯示,選修中史課的學生竟然跌至一成。
 
無知是無恥的禍根。立法會議員宣誓就職儀式是莊嚴場合,當時的「候任議員」、「青年新政」成員梁頌恆、游蕙禎展示標語宣「獨」,又以含有「愚蠢」、「豬頭」、「劣等民族」意思的「支那」蔑稱中國。梁、游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定喪失議員資格,成為過街老鼠。但游蕙禎的言行更是走火入魔,繼早前赴台灣勾「獨」後,又企圖鼓動台灣當局干預香港事務,她發表公開信「建議」台灣領導人蔡英文考慮收回香港新界的主權,無恥之極源於其無知之至。游蕙禎竟稱,根據《南京條約》及《北京公約》,香港島及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主權是清朝永久移交給英國的,新界則是英國向清朝租借九十九年,因此《中英聯合聲明》只能處理港九主權問題,無權決定新界主權。早前,香港大學一學生和中文大學一學生出席英國國會的「聽證會」,他倆指責內地多次違反《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應該迫使中國「履行」《聯合聲明》並作出譴責,他倆甚至也要求英國重新「執行」《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

 

《南京條約》簽訂現場畫像

 
時下,「港獨」組織已將「播獨」重點轉向校園,特別是中學。由「香港民族黨」、「本土民主前線」幕後支持的中學生「港獨」組織「學生動源」甚為活躍,除了早前其頭目在一個中學生組織的會議上公開展示「港獨龍獅旗」外,其成員也在網媒節目上鼓吹「暴力對抗」。「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以及其他三名中學「本土關注組」成員,在「本民前」旗下的網媒主持節目時,聲稱學生可嘗試在學校升旗禮上搞對抗,例如背對國旗,「只要人多勢衆,學校亦無可奈何」。鍾翰林等人更狂言「過往的和平抗爭已沒有意義」,聲稱「香港扔磚已是和平手段」,國外抗爭「還會燒車和丟汽油彈」。他們聲稱「和平理性抗爭已經沿用經年,效果不彰,所以勇武抗爭是必須的,甚至預期有更多流血衝突,最終要革命」。
 
香港回歸祖國已近20年,綜觀回歸後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對中國歷史缺乏認知是普遍現象,對國家的歸屬感不但沒有增加,近年更滋生出激進的分離思想。一些年輕人忘記歷史,成為無知、荒唐、愚昧的白癡,警示香港青年的國史教育不可缺。民建聯最近進行關於初中中史科的電話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七成受訪者認為初中學生的中史知識不夠,接近八成受訪者贊成加強初中中史教育。
 
教育局公布這一修訂,有關諮詢剛一推出,旋即遭遇激進人士攻擊為另類國民教育,再度呈現被政治化的苗頭。「香港眾志」的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擔心將中史獨立成科後,課程或會有「歷史紅區」,令人擔心「愛國洗腦教育」生根。他說「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從來都不能勉強」,他質疑建制派推動中史獨立成科,是否為淡化本土自決思潮,減少年輕人的政治反叛。
 
其實,「中國歷史」並非「中共歷史」,中史課程修訂,會基於「一國兩制」的原則講述中國歷史。「愛國洗腦教育」的說法也顯得荒唐,對學生推動愛國教育,是世界各國一貫做法,是國際慣例,合乎港情世情,合乎民心所向,反而有人設置「輿論陷阱」,極力阻止。

 

中國大陸高校免試收港生

 
日前,國家教育部公布2017年一項計劃,中國大陸90所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香港學生可以憑被稱為「香港高考」的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直接申請內地高校,無須參加內地高考。這一舉措頗獲香港學生和家長歡迎。不過,這樣的好事也遭一些香港時評人抨擊,他們認為北京政府是出於政治考量,推出優待香港學生的政策,給香港學生一個高等教育的計劃,就是一個很大的利益誘惑。這樣做的初衷是想讓香港年輕一代到內地感受幾年,接受內地教育洗腦,和平同化年輕港人,這是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措施,把香港的中史教育延伸到內地去「再國民教育」。
 
據悉,國家教育部與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將於12月17日和18日,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舉辦「2016內地高等教育展」,介紹免試收生計劃的安排,並開設專科專題分享會,由院校代表介紹內地課程特色,以及修讀相關專科的就業前景,預計香港學生的這一升學渠道會釀造許多新香港故事。
 
原刊於《獨家》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