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耶倫主席學四大經濟問題

若果四個問題都有完滿答案,世界未必會從此和平,但耶倫主席份工肯定會易做好多!
封面圖片:最近耶倫「重操故業」,在一篇演說中提出四個重要的學術問題。(亞新社)
 
今時今日的中央銀行,閒閒哋有幾十個經濟學博士坐鎮,由從事尖端學術研究,到做基本數據分析,央行跟學術界關係密切。就如聯儲局主席耶倫,上一份工是大學教授,在行內頗有地位。
 
最近耶倫「重操故業」,在一篇演說中提出四個重要的學術問題。演說精彩,既描述了宏觀經濟研究的現況,亦暗暗反映耶倫對貨幣政策的取態,值得跟大家詳細解說。
 

第一問:經濟不景會否造成長遠傷害?

 
教科書的看法是河水不犯井水,宏觀經濟的需求跟供應互不干涉。總體需求包括消費、投資,受貨幣政策影響之餘,亦為政府稅收開支左右。總體供應,指的是生產力、科技水平、人力資源等,決定了一個經濟可以生產出多少東西。例如量化寬鬆寬到某個地步經濟仍未有起色,就要懷疑是否供應方面出了問題。
 
耶倫看法冇咁簡單,認為有所謂「滯後」情況存在:消費、投資疲弱,造成失業令有心有力的工人投閒置散,一技之長漸漸生銹,更甚的是失去了工作意志,成為社會負累。同時企業又不敢大力投資,技術研發停滯不前。
 
我的解讀:
 
「滯後」指的是衰退帶來的需求不足會對供應構成長遠傷害。若果真有此事(但不易證實),央行對衰退就要落更重的藥,既應付即時的經濟不景,亦避免打擊未來的供應。這是支持央行積極救市的理由。
 

第二問:金融跟實體經濟有什麼關係?

 
經過金融危機一役,大家都感受到金融市場的破壞力有幾大。金融市場,點止炒呢樣炒嗰樣咁簡單?由人到企業,要借錢就要人信得過你,而信任是靠實力得來的。例如你有份好工兼一層樓在手,又或你公司的資產有市有價,你就有借錢的好條件。
 
之但係當經濟不景,你前路茫茫之際,手頭的資產同時價格大跌,借錢自救的實力急速減弱,連申請信用卡都未必有人肯批。這種屋漏更兼連夜雨的情況,可以由星星之火擴大到足以燎原。
 
我的解讀:
 
耶倫這條問題問得「反叛」,超越聯儲局一向負責的範圍。面對資產價格的波動、借貸市場的鬆緊,到底聯儲局應該如何回應?耶倫似乎會有所行動。不過,積極態度有其缺點:插手金融市場令聯儲局行為更加難估。市場千變萬化,到底你會睇邊樣?
 

第三問:不同人不同企業的分別有多重要?

 
一般的宏觀理論,假設世界上的人個個一樣,企業亦只家家無異。如此脫離現實,皆因要處理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別並不容易。
 
一個衰退打埋嚟,各人際遇大有不同:你份工穩陣層樓供完,我被炒兼且剛剛高位買入成為業主,你我的命運在衰退之時將會係天同地比。同理,你擁有一家財力雄厚的企業,我開的是一家新高級餐廳,大家估邊個執得快?不同種類的人同企業如何受衝擊(被炒、執笠),以及不同種類的人同企業到頭來影響其他人同企業(減開支、縮規模),都是重要但複雜到極的問題。
 
我的解讀:
 
耶倫有點踩界。須知道聯儲局的責任只有兩個,一係維持通脹低而穩定,一係保持充分就業,但耶倫暗示社會某些人(如藍領階層)和某些企業(如中小企)受衰退打擊尤其嚴重,為政者應該多加了解和關心。
 

第四問:通脹到底是如何出現的?

 
金融危機後,美國失業率由最高峰的雙位數字跌到今日不夠半成。大部分經濟學者一直相信的,係失業率同通脹有一定的關係,勞動市場復甦到咁上下,由人搵工去到工搵人,對工資就會構成壓力,通脹終會上升。奇就奇在美國通脹率未見升得快,等極都追不到2%的政策目標(同樣的怪現象亦在其他發達國家出現)。
 
低通脹到底是全球的長期現象,還是暫時的異常表現?更難理解的,是市民同老闆如何形成對通脹的預期,點解硬係唔信通脹會上升?
 
我的解讀:
 
這是最令耶倫頭痛的問題。通脹停滯不前,令加息決定非常難做,怕加得慢,通脹突然上升手忙腳亂,但又怕加得太早,破壞了經濟唔差、通脹又低的美好現狀。一日未了解低通脹現象,一日聯儲局加息步伐仍會是全球投資者死估爛估的謎團。
 
耶倫提出的問題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歸納了行內的觀點和研究成果而已。唯一的新鮮之處,是從耶倫演說的取材中,可以參透一下她的經濟觀。
 
若果四個問題都有完滿答案,世界未必會從此和平,但耶倫主席份工肯定會易做好多!值得安慰的,是我近期的研究項目跟其中三個問題有關,仍未加入堅離地學者的行列⋯⋯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