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在哪裡?

如果社會有很多君子,當然就不會到處出現麻煩製造者。
封面圖片:蓮,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周敦頤《愛蓮說》(Pixabay)
 
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要做個君子。幾千年來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余秋雨教授指出:儒家對後世的遺囑─是做君子;也就是不做小人,不做政客。
 
或許可以把「君子」的特質歸納成五項:
 
(1)與人為善(不出惡言);
(2)成人之美(樂觀其成);
(3)不走極端(堅守中道);
(4)利人、利他、利天下的責任感;
(5)求人和、世和、心和的意志力。
 
如果政客們有良知而反省,擁有一些君子特質,整個台灣就可以逃脫鋪天蓋地的政治霧霾。更苛刻的要求是:不是君子,就不要從事政治;可惜的是:即使君子從政,在政客操縱下的台灣,君子還是要擅用胡蘿蔔與棍子。
 
誰是君子?
 
.君子不是那一些政客,擅長今是昨非。
.君子不是那一些民代,擅長花言巧語。
.君子不是那一些官員,不敢做事。
.君子不是那一些媒體人,擅長曲解造謠。
.君子不是那一些名嘴,擅長信口開河。
.君子不是那一些老闆,擅長占消費者及政府便宜。
.君子不是那一些「聰敏人」,口是心非。
.君子不是那一些「烏鴉嘴」,政府怎麼做都是錯。
.君子不是那一些「白吃午餐者」,什麼成本都不肯分擔。
 
如果社會有很多君子,當然就不會到處出現麻煩製造者。
台灣社會的困境是:缺水、缺電、缺地;缺自信、缺共識、缺效率;最缺的還是君子。
 
怎麼辦?一個公開的建議還是「閱讀救自己」。三本「天下文化」出版的書可以幫讀者走上「君子之道」: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