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你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未來5年是一個 Individual 崛起的年代,在那個年代最有競爭力的方式就是做自己,用天賦在熱愛的領域努力。什麼人最搶手?做自己的人最搶手。這樣的人需要什麼能力?即有品味、會講故事、整合跨界、懂人性、會玩、追尋意義。
封面圖片說明:常有人說,香港時間無多,我們應如何投資未來?(Pixabay)
 
華爾街日報出了一篇 An Era in Hong Kong Is Ending, Thanks to China’s Tight Embrace,宣告香港所剩的時間已經無多了。一直都在危言聳聽,一直都在投資未來,吾認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Tell me the Solutions, not the Problem。
 

知識還有用嗎?

 
小的時候,你父親經常教你說一定要寫好手字,長大一定會有用。到了今天,可能只有在寫自己名字的時候才會寫字。寫字有用嗎?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沒有老一輩人想的那麼有用。
 
連東方新地、新假期、New Monday 都要三合一大裁員,所有打工仔,都應該問自己3個問題:
 
一、 我今天的工作3年後機器能做嗎?
二、你現在的工作會不會被外判?
三、有沒有哪些工作是時間的 Multiply,愈來愈有價值?
 

一代不同一代

 
我們過去定義一個人是通過「行業+企業+職業」。今天的90後則不會,上一代的人對於好工作的理解是公司好,能賺錢,一份工打半世,因為責任感,因為出去外面難免會跌跌碰碰,同時追求極度的穩定。未來5年,職業到底有什麼趨勢?未來5年,職場上什麼樣的人最搶手?沒特色的你,今天所做的一切準備到底有用還是沒用?對於未來的判斷,一開始就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人們開始依附一個平台,未來一定是幾個大平台上有無數個體。未來會不會成為平台加個體的時代呢?我認為未來的世界是平台加小老闆,大平台加小團隊。
 

小圈子的影響力

 
團隊之間互片還是鬥不過大勢,這時候怎麼辦?小團隊開始形成所謂的圈子。這個圈子在平台之上會形成穩定的競爭結構。圈子還有一個好處是什麼?圈子的壽命比公司長,一個好的圈子可以維持5年、10年。StartUp 公司則撐不了這麼久,投資一個圈子比投資一個公司重要很多。同學會裏的一個人有所成就,另一個也會很快成功。例如我們的同學會,我們的 Investment Club,這裏同時有100萬人同時用我們的 App,有全球十幾間大學有 FDT Cafe、有俱樂部、有証券公司,在香港有一號牌、四號牌、未來仲會有九號。
 

職場座標重新升級

 
五年後,職場座標升級,從職場為核心,到以職業為核心,總體來說,未來職業座標也會重新升級,會從行業、企業和職業變成圈子、能力和價值觀。今天開始,把以職場為核心轉換到以職業為核心,而你的職業也需要轉換到以自己為核心,只有這樣才能持續輸出 Added Value。
 

走出同業圈 藏着更多機會

 
所以建議每個人都考慮一下是不是可以從舒適圈走出同行圈,走出同業圈,看一看這個世界,在那裏可能隱藏着更多的機會。
 
職業座標發生變化以後,需要構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領域。未來5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這個圈子持續散發影響力,輸出能力和價值觀,可能未來一個三四百人小圈子足夠讓你生活的很好,這是我看到的未來3到5年的趨勢。
 

個性的影響力

 
一定要創造基於個性的影響力和基於天賦的生產力。什麼意思?所謂基於個性的影響力你沒法裝,今天裝得很有型,你不可能扮演誰,一定要做自己。
 
第一,有競爭力,這個競爭力是基於個性的競爭力,並且持續反覆計算升級。
 
第二,有影響力,影響自己能影響的那一群人,用這個產品跟這個世界溝通,持續地輸出內容。
 
第三,不會被某一個公司或者職場綁架,個人是自由的。這種自由並不是說在某個公司上班,而是指我在公司內並不會被公司綁定,因為我的能力可以在很多跨領域、跨行業和跨企業內遷移,所以並不會被公司綁架,也不會被時間綁架。
 
未來五年社會價值觀變得越來越多元,在這個時代你會發現有很多選擇。這個時代最好玩的打法就是今天看那個人做得好跟他一段,明天看那個人做得好跟他又執一劑。
 

個人主義崛起

 
00後和90後,他們出生就衣食無憂,不會有上一代人的危機感,消費更個性化、更追求自我、個人的自我展現等。無論對品牌的認同,還是產品的認同,還是消費方式等,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我認為,未來5年是一個 Individual 崛起的年代,在那個年代最有競爭力的方式就是做自己,用天賦在熱愛的領域努力。什麼人最搶手?做自己的人最搶手。這樣的人需要什麼能力?即有品味、會講故事、整合跨界、懂人性、會玩、追尋意義。
 

「做自己」獨立日

 
用獨立的人格和天賦撐起對這世界的理解,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僅僅是一個社群,一群人中間的某一分子,所以每個人這輩子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獨立日。
 

老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