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步山頂細閱歷史

早期山頂遍布許多古典的西式建築,是社會名流聚居之地。今天,山上山下已經面目全非,山頂酒店變成山頂廣場。但只要細心留意,仍可找到一些歷史遺跡,讓我們追憶昔日山頂景貌。
封面圖片說明:白加道纜車站是熱門的拍照地方。
 
早期山頂遍布許多古典的西式建築,是社會名流聚居之地,1873年還出現一間氣派不凡的山頂酒店。今天,山上山下已經面目全非,山頂酒店變成山頂廣場。但只要細心留意,仍可找到一些歷史遺跡,讓我們追憶昔日山頂景貌。
 

纜車和車站

 
1888年投入服務的山頂纜車,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機動交通工具,也是亞洲最早建成的纜車索道系統。它改變了山頂的命運,不但吸引富有人士遷居,亦方便遊人登臨俯覽香港景色。經過百多年的發展,纜車設計由最初以燃煤蒸汽窩爐推動,演變成今天第五代(1989年製造)的電腦化操作。上一代(1959年製造)的鋁製車廂,現在擺放山頂廣場和纜車徑旁展出。
 
另外,山頂總站連觀景亭也換了好幾代,先後稱作老襯亭、爐峰塔和凌霄閣,不過纜車軌依舊。與纜車有關的文物建築,現在只剩下盧吉道一號(二級歷史建築),它於1927年建成,曾是高級職員住所,現為山頂纜車辦公室。山頂總站旁曾有一間供轎夫休息的石屋,戰後改建為餐廳(二級歷史建築),外貌展現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風格。
 
山頂總站和花園道總站之間共設有四個中途站,其中白加道車站保留了舊貌,它連接一條路軌橋,甚有特色。站在月台可以觀看纜車沿着傾斜的路軌上落,視野甚佳,因此吸引不少人到來拍照,特別是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現存的山頂舊建築

 
由此出發漫步山頂區,有多條路線可以選擇。較多人走盧吉道,這是1922年建成的狹窄步道,部分以棧道設計,可鳥瞰港島及九龍一帶。雖然山下景象已經改頭換面,但盧吉道上仍有幾座早期建築屹立至今,包括前文提及的山頂纜車辦公室、計劃活化為酒店的27號大宅(二級歷史建築)、28號大宅(已重建)、34號大宅及35號的爐峰峽電力分站(均為三級歷史建築)。
  
若走柯士甸山道,途中會見到一座三合土觀景亭,它建於20世紀初,目睹太平山的轉變,古蹟會計劃將之評級。未到頂峰之前會經過一間古典式的小房子,它原是總督山頂別墅的守衛室,戰後用作警崗和宿舍,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但已空置了一段很長時間。
 
總督山頂別墅的守衛室長期關閉,尚未活化。
總督山頂別墅的守衛室長期關閉,尚未活化。
 
總督山頂別墅建於柯士甸山頂,1902年落成,被譽為「山頂最宏偉及漂亮的建築物」。但戰時受嚴重損毀,戰後拆卸,只餘下巨大的花崗石基座和兩塊界石。1970年代當局在基座之上建造山頂公園,在廣闊的平地上建造一座長方形涼亭,令人留下深刻印象。2006年當局進行改善工程時發現地基下遺留了別墅的石級和地磚,考古發掘完畢後,現在又重鋪地面,遺址再度不見天日,現場亦未有展示考古成果。
 

文物步行徑

 
登遊太平山宜乘搭纜車或巴士,下山卻可選擇徒步。其中一條較少人走的路線,是經芬梨道、醫院徑至白加道,再接中區自然徑直抵纜車徑和紅棉道,沿途有不少被人忽略的歷史建築。
  
在白加道旁的醫院徑,其命名源於1903年落成的維多利亞婦孺醫院(Victoria Jubilee Hospital),以慶祝英女王登基60周年。初期專門接收和治療婦女和兒童病人,1921年加建產科翼樓。戰後的1947年,當局拆卸醫院主樓和醫護人員宿舍,1951年在原址建成輔政司官邸(Victoria House,二級歷史建築),亦即今天的政務司司長官邸。
 
官邸旁有一座三層高建築物,原是維多利亞婦孺醫院的產科翼樓。它逃過拆卸命運,改為高級公務員宿舍,取名維多利亞大廈(Victoria Flats,三級歷史建築)。這是舊醫院的僅存建築,附近擺放了當年醫院奠基的石碑。
 
維多利亞婦孺醫院的產科翼樓已改為公務員宿舍。
維多利亞婦孺醫院的產科翼樓已改為公務員宿舍。
  
由白加道經漆咸徑下山,在隱蔽的角落可見一座建於1927年的舊宅(建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它在1952至1973年用作私立英文中學,現在回復居住用途。到達梅道後,纜車在身旁轟轟隆隆經過,穿越寶雲輸水道(法定古蹟)的橋拱。梅道有一列弧形的低矮樓房(建議評為三級歷史建築),1930年落成,這是給居民停泊私家車的車房,共15間,其中一間於1946年改建成住宅。
 
再往下走,可觀的建築物更目不暇給。在寶雲道有前英國海軍司令官邸(現供母親的抉擇使用,一級歷史建築)、在麥當奴道有基督科學教會(二級歷史建築)和聖保羅男女中學主樓(二級歷史建築),在堅尼地道有佑寧堂(建議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和雍仁會館(等待評級)等,猶如走一趟歷史建築之旅。
 
(圖片由作者提供)

陳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