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構建中國「金三角」 以通制獨?

已經開通的「滬港通」和將要開通的「深港通」,將完成一個重要工程。除了鞏固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還推動內地想要建設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以及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城市深圳的建設。
撰文:李春
 
編按:筆者現任台灣聯合報系香港特派員。自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一直駐足新聞採訪前線,為美國、台灣、香港等地報章雜誌撰寫多個專欄。長期任職政治記者及主責中國大陸新聞採訪,同時兼任報紙社論主筆。
 
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佈批準「深港通」,港交所和中國證監會公佈相關安排以來,「深港通」陸續加溫。在人們關注「深港通」從準備到開通的進程之外,「深港通」蘊涵的意義也在不斷揭示中。 

深圳

 

深港通除了助穩中國經濟走勢、加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兩大意義之外,「深港通」另一層面的意義也漸次浮現。那就是連通中國金融三個重要支點,由之搭建起中國的「金三角」。在香港今天的新形勢,中國內地與香港的各方面的通連不是減少,而是不斷增加,可以「以通制獨」之功。
 
8月26日,中國證監會就《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若幹規定》修改為《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若幹規定》公開徵求意見。
 
與之同時,深圳方面對深港通的準備安排,連環報出。包括8月22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深圳分公司,發布了《關於啟動深港通相關準備工作的通知》。8月2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又發布了《深交所就深港通相關業務規則公開徵求意見答記者問》。
 
深交所方面說,「深港通」作為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需要市場各方共同參與和大力支持,而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會同聯交所、中國結算等各方全力推進各項準備。按深圳方面的表態,「深港通」的正式開通,將在11月實現,比預計「年底前」更進取一些。
 
然而,「深港通」由去年的放風,到今年3月的兩會落實;由李克強宣佈中央批準,到港交所與中國證監會具體落實相關安排,再到港深兩地因應準備工作定出開通時間,中間有多重令人不解的環節。而這些環節的解讀,可以導出不同的意義。
 

「深港通」的意義的標誌

 
我們應當看到的是,「深港通」是在「滬港通」開通兩年後,才宣佈開通的。「滬港通」早於2014年11月開通,到現在將近兩年。如果「滬港通」遭遇失敗,就沒有「深港通」的現身。後來的一場股災,令「滬港通」之後的「深港通」減速。所以李克強宣佈批準「深港通」實施,有三大標誌:一是標誌着中國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二是標誌着中國金融領域以及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市場化和法制化正在深化;三是中國股市的走出人為股災的陰影。
 
在這個時候,如果仔細對照「滬港通」與「深港通」,會發現除了更開放的承諾,除了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類別的修正,大部份是照抄照搬。這樣一來,「深港通」的開通,本來應比「滬港通」來得輕鬆容易。而為何會來得更慢更拖呢? 
 
回憶一下,2014年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提出推動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當日中午中國證監會就對「滬港通」作出批覆,決定用六個月時間作出準備後開通。 
 
當年10月,香港發生佔領中環運動,傳於10月的剪綵開幕取消,但11月中央領導層拍板下,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共同宣佈,「滬港通」11月17日正式啟動。
 
與「滬港通」相近,「深港通」的開通時間,是拖慢一些,還是加快一些,是有爭議的。除了各相關利益方外,一個焦點就是香港今天的「深港通」,與「滬港通」相近,也遇上了香港的政治形勢變化,而且更加複雜,是北京更不願看到的港獨抬頭。港獨的抬頭,又與另外兩個時間相撞,即香港立法會2016年換屆選舉,香港特首2017年換屆選舉。

香港

 

本來「深港通」的開通,除了國務院主管部門的意見外,因涉及到香港,還要聽取主管港澳事務部門的意見,再由中央決策層拍板。在香港這樣特殊的背景下,是否在這時開通「深港通」,當然有不同意見甚至爭議。
 
當然,大家已經看到的,是「深港通」在大家意料之外的時間宣佈,而且準備時間,由「滬港通」的六個月減到四個月,也就是說要在年底前開通。按深圳方面的日程表,更有可能提前到11月10日即「滬港通」開通兩周年之際來誌喜。定下這個時間表,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的意見有相應的份量。
 
透過時間表,可以看到的是未來。當年「滬港通」啟動時,人們聽到三大目標廣為告之,即透過全新機制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綜合實力;鞏固上海和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中國這個大帽子下的上海和香港之外,加上一個深圳。
 
也就是說,已經開通的「滬港通」和將要開通的「深港通」,將完成一個重要工程。除了鞏固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還推動內地想要建設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以及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城市深圳的建設。
 

港滬深——金融鐵三角

 
事實上,「深港通」實施後,就實現香港與上海、香港與深圳,上海與深圳三條邊構成一個穩定的金融三角形。這一三角形透過資本市場的互通,實現資金的順暢流動。在這個新的「金三角」出現後,香港無疑將再度呈現其優勢。這個優勢被北京官方媒體描述為「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香港借力由之帶來的生機,去進一步維持繁榮穩定。
 
這個「金三角」的一部份現實意義,是「以通制獨」。「滬港通」、「深港通」可看的不僅是成交額度和資金流的大小,而是一種機制,一種體制的展現,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有了更深層次的連通,在客觀上縮減了港獨的市場,制約了港獨的空間。
 
這個「金三角」,無疑事關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戰略構想,其最後成形,也絕不止是股票買來賣去的互通,而是與中國國內發展、國際戰略均相關連。就香港來說,將透過這個三角形向內發展,也借力這個三角形突顯自己的優勢,進一步成為溝通聯繫中國內地和世界的主要平台和重要通道。籍此遠望,香港怎會有「獨」的空間?
 
原刊於獨家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圖片:亞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