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勝投資靠兩個字

無論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或量化分析,最大的共通點,也是賺錢的不二法門,就是不單要「對」,更重要的是比市場「更快」和「更對」!
觀察現時環球股市,黑天鵝事件彷彿變成家常便飯,近期脫歐事件就是好例子,大部份投資專家認為英國不會脫歐,但最後「估」錯;本以為環球股市會大地震,誰知美股衝破歷史新高,港股受影響跌近千點後也就見底。有人說,現在的市況難測,技術分析和大數據就比基本分析更重要,這是否真的呢?畢竟,今天股市比以往更為深不可測,無論是傳統基本分析(有所謂的「價值陷阱」),或是技術分析亦有其陷阱(例如甚麼「假突破」等)。
 
基本分析重點是參考一間上市公司的業務前景、盈利能力、派息多寡、管理層質素,一般散戶都能掌握市盈率(PE)、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資產報酬率(ROA)等重要比率概念。其關鍵是能分別出甚麼是價格(price)和價值(value),市場已經把資訊和預期反映在價格上,所以,找到一間好企業,投資其股票上,並不一定能賺錢,因為,「好企業」這個資訊已經使其股票的價格昂貴;因此,所謂的價值投資,就是要找到一家市場還不知道是「好企業」的「好企業」,難度當然是非常高。
 

更快更對才可行

 
同樣,技術分析也不簡單,會隨着時代進步不斷演變進化。如果說技術分析是基於歷史數據的總結,例如移動平均線、黃金交叉、波浪理論等圖樣及趨勢等,在現今的年代中,就要加上金融科技(FinTech)、大數據(big data)等,講求「有效的量化」。亦因此,為何追求極大回報率的對沖基金會愈益重視,並且加強投資新式的技術分析,利用數學、統計學及訊息技術加以追蹤市場的「規律」,即是所謂的「量化投資」。
 
有數據顯示,量化對沖基金行業至今管理的總資產規模高達8,800億美元,較2009年的4,080億美元高出一倍。例如,美國著名對沖基金 Balyasny 打算成立一隻新的量化基金,Tudor 則向外招兵買馬,希望強化現有的量化技術部門。
 
電腦化和數據化等不等於一定「贏硬」呢?其實也不見得,在市場中,其實能賺錢的數據方程式,會迅速被市場消化,要不斷另找新的策略才能出奇制勝。比較哪一個方法更容易賺錢其實意義不大,無論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或量化分析,最大的共通點,也是賺錢的不二法門,就是不單要「對」,更重要的是比市場「更快」和「更對」!如果不能,那麼就乾脆買指數基金就更實際了。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