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園慧」之後,中國體育該走向何處?

而最近奧運所出現的「傅園慧現象」,其實就是中國新一代的最新熱力,煥發體壇新的氣場——奧運不能只是被金牌至上的僵硬觀念所壟斷,而必須回到個人的感覺,享受運動過程的快感。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是毛澤東50年代對年輕人的講話,說新一代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帶著朝氣,成為共和國的希望。
 
撰文: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
 
而最近奧運所出現的「傅園慧現象」,其實就是中國新一代的最新熱力,煥發體壇新的氣場——奧運不能只是被金牌至上的僵硬觀念所壟斷,而必須回到個人的感覺,享受運動過程的快感。
 

中國體育是時候「與時並進」

 
這也折射中國的體育發展,正需要尋找新的路徑。長期以來的舉國體制,是否已經不能充分發揮中國的最佳潛力,也不能發現中國所有的體育資源?這次中國的奧運成績落在前兩屆之後,尤其體操更首次出現「零金牌」的局面,令人扼腕。
 
毫無疑問,舉國體制曾經是中國體育的利器,它舉全國之力,在計劃經濟時期,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但到了今天中國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時期,民間力量非常豐沛,中國的體育事業也應該「與時並進」,尋找市場與民間的資源,讓體育的發展更全面。
 
中國企業生態的二元體制,也成為一面鏡子。國有企業在基礎建設和能源領域,發揮壟斷與規模經濟效應,進軍全球最大的企業,如中移動、中石油、製造高鐵的中車等,都取得高利潤。但另外一方面,民營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等,也以高水平的競爭力縱橫全球,成為中國的驕傲。因而國企與民企的結合,成為中國經濟起飛的兩大翅膀,缺一不可,相輔相成,造就了中國經濟奇蹟。
 
美國的體育發展重視民間與市場的支撐,透過學校與社區基層的動員,發掘運動的「好苗子」,從娃娃抓起,而財團的基金會等也扮演重要的金援角色,用獎學金和其他的獎勵辦法培養人才。這都是中國可以學習的榜樣。
 
中國原有的舉國體制可以集中在「基礎建設」部分,讓民間有更多的體育設施可以從事訓練,讓體育全民化。這就像中國政府全力建設高速公路與高鐵等基建,全民享用,刺激經濟的加速動力。
 

「傅園慧們」的奧運精神

 
中國經濟近年的彈性發展,超越國企與民企的二元對立,反而創造了一個兼備兩者之長的局面,成就了一個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優勢,既有中央集權的規模效應,也有地方分權與市場化的能量。如果經濟發展可以這樣,那麼為什麼體育發展不可以這樣?
 
中國的體育事業近年走向職業化,財團的資金投入也上升到新的高峰,阿里巴巴、恒大等企業都有大手筆的表現。也就是在當下的「範式轉移」中,中國的體育正在進行「路線飄移」,超越舉國體制的局限性,融合中國獨有的制度創新,後發制人。「傅園慧們」不但可以享受運動過程的快感,也要追求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的標槓。
 
(封面圖片: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