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七分之一:民意兩極分化加劇?

物極必反,港獨意識亦會導致「中國全面接管香港」的民意反彈。香港就是這樣撕裂的。
撰文:楊志剛(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專業應用教授)
 
每七個香港人之中就有一人支持「全面由中國直接管治香港」。這項發現,來得有點突然,叫人措手不及。這是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上月底發表的民調結果。按這項調查,只要打正紅旗號鼓吹國家全面接收香港,在比例代表制下,於下月立法會選舉應該可以穩取每區一席。
 
該項調查亦發現:每六個港人之中就有一人支持港獨;有七成人支持香港維持一國兩制;超過八成人不認為香港獨立會發生。
 
這六分之一支持港獨者、七成擁護一國兩制者,以及逾八成不信港獨成事者,都被傳媒大書特書。所有主流傳媒均按其政治立場分別以「六分之一」或「七成」或「逾八成」作為標題。但支持「中國全面直接管治香港」的七分之一市民則被遺忘了,只有數份報章在內文輕輕帶過。何解?
 
從新聞角度來說,港獨經過近年的一輪360度炒作,在年輕人之間開始發酵,故此獲得17.4%港人支持,並不令人大感意外。但支持「中國全面直接管治香港」,則不論回歸前或回歸後,都屬政治禁忌,從未被宣揚過,亦不曾被炒作過,但居然可以吸引13.8%受訪者支持,則是頗為令人詫異和費解的新聞。
 
正是因為「中國全面接管香港」未經傳媒炒作、未經評論員的詳盡分析、未經網上瘋傳、未經議會的嚴肅辯論、未經大學學生會的批判、未經街頭的熱血洗禮,但居然可以默默無聲的吸引了七分之一的支持者,有理由相信這些支持者是經過獨立和批判性思考而作出的政治取態。這是最堅實的支持。
 

中間溫和派縮小 極端主義膨脹

 
傳媒為何不報道這股新興力量?傳媒的報道講求客觀、持平、準確,而三者相加並不等同中立。本港傳媒多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故此他們在報道這類民調新聞的時候,自然會各取所需,以配合他們的立場。親泛民的報章,自然會突顯「17%受訪者支持港獨」,而親中或親建制報章自然聚焦於「七成人支持維持一國兩制」。在各大報章中沒有一份在標題突出有七分之一受訪者支持「中國直接管治香港」。親中和親建制報章不突顯這點,因為這有違「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國策。而親泛民報章亦當然不會突顯這點。
 
在隨機抽樣的民調中,受訪者回應的數據,總以常態分佈,亦即是以聖誕鐘形態的曲線分佈。常態分佈左右兩端代表採取極端立場的回應,通常只佔整體受訪者幾個百分點(當然亦要視乎鐘形曲線是高瘦形還是扁平形)。「支持獨立」和「支持中國全面接管」都是明顯的極端回應,而兩者相加超過30%,是相當高的數值,顯示民意兩極的膨脹。莫說回歸前,就是佔中前,也從沒有人公開鼓吹港獨或支持國家全面接管香港。但今天兩者相加竟然高逾30%,突顯了中間溫和派的縮小和極端主義的膨脹。
 
支持港獨受訪者的輪廓較為有迹可尋。該項調查發現港獨支持者主要是年輕人,而教育水平愈高的愈趨向支持港獨。至於七分之一支持「中國直接管治香港」的受訪者,他們較多認同自己是親中派;他們之中亦可能有較多新移民。每天持單程證來港的限額是150名,每年便是5.4萬人。雖然這幾年限額並無用盡,但每年仍有4萬多持單程證來港人士。回歸19年便已達80萬新移民。他們來港定居,但對國家認同感會較強。他們反感港獨分子而作出「中國全面接管香港」的抗議回應亦可理解。當然也有例外,如梁天琦雖然從內地來港,但卻支持港獨。
 
有論者分析指政府的強硬措施觸發了港獨意識;但物極必反,港獨意識亦會導致「中國全面接管香港」的民意反彈。香港就是這樣撕裂的。
 
原刊與《獨家》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