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開閘後不到兩年,連接香港和深圳證券市場的深港通於8月16日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准。這意味着,面對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方向,資本市場以堅定的姿態再度向前邁出關鍵的一大步。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研究員、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深港通早在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之前就已經明確,然而時至今日才正式推出表明時機已經成熟:一是人民幣匯率保衛戰告一段落;二是中國股市觸底可能性較高且政策層也已走出股災陰影。
8月16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與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16日在京簽署聯合公告,原則批准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建立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這標志着深港通實施准備工作正式啟動。
深股通的股票範圍是市值60億元人民幣及以上的深證成份指數和深證中小創新指數的成份股,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 A+H 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是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的成份股、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市值50億元港幣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以及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 A+H 股公司股票。
根據公告,深港通不再設總額度限制,滬港通總額度即日起取消。深港通每日額度與滬港通現行標准一致,即深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人民幣。雙方可根據運營情況對投資額度進行調整。
深港通是資本賬戶開放的重要部分
2014-2015年,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存貸款利率波動區間放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改為每日操作,貨幣市場利率圍繞央行隱含利率目標窄幅波動,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 MLF 等操作提供基礎貨幣,這些標誌着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
2015-2016年,匯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一方面,8.11匯改之後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改革,參考前一日收盤價和一籃子匯率,中間價不再是央行黑箱操作;另一方面,每月新增外匯占款在0附近窄幅波動,央行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化干預,由市場對人民幣和美元供求自行調節。
在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之後,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開放成為政府進行金融改革的重點。
滬港通和深港通是資本賬戶開放的重要部分,同時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賬戶開放在股市層面的體現是,未來國內投資者可以通過合法渠道投資香港乃至美國市場,同時國際資本可以通過合法渠道投資中國股市。
國內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的需求目前遠未得到滿足,前期證監會點名三家互聯網券商非法,投資海外的合法渠道亟待建立。
深港通與滬港通的區別
對於滬港通,從事後來看,主要影響和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滬港通理論上應當導致 A/H 股溢價收斂,但事實卻恰好相反,A/H 股溢價反而擴大。滬港通推出前,2014年 A/H 股溢價在95左右,2015年 A 股暴漲時達到140,現在回落至120,但仍高於滬港通之前。A/H 股溢價擴大,表明內地與香港市場分割程度較高,兩地股市投資者投資邏輯有極大差別,也可能與 A 股難上市導致殼價值有關。
2、滬港通的成交量並不大。到目前為止,滬股通總額度使用比例約為50%,港股通總額度使用比例約為80%,但這是將近兩年的累計結果。具體到每日交易量,滬股通每日投資規模約為5億,相比每日2,000億的滬市成交量而言微不足道;港股通每日投資規模約為10億,相比每日600億的港股成交量而言同樣很小。
3、滬港通直接導致了2014年底券商板塊的大漲,同時客觀上成為了2014-2015年大牛市啟動的催化劑。儘管滬港通的成交量不及市場預期,但是由於當時券商板塊正處於創新時期,同時股市成交量顯著放大,券商板塊暴漲。當時股票大勢背景包括頻繁降准降息、政策層或明或暗利好股市、居民資產配置切換、國家戰略提供想像空間等等;滬港通的推出儘管不直接導致大牛市,但確實是重要催化劑。
對於深港通與滬港通的區別,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深港通與滬港通的標的不同,滬港通的標的更多是大盤股,而深港通的標的則有很多一定市值以上的中小盤。從目前公布的政策來看,深港通中深股通的標的包括60億市值以上的中小創新指數成分股,港股通包含市值50億元港幣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中小盤股的互通是深港通的特色。
2、深港通與滬港通推出時的背景不同。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券商板塊的背景不同。滬港通推出時券商正處於創新黃金時期,而深港通推出時正處於嚴監管、擠泡沫時期,政策層對於券商創新是抑制而非鼓勵,券商板塊受益程度比滬港通時期大幅下降。
二是經濟基本面不同。滬港通推出時中國經濟正在快速下滑,2014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在8-9%,而2015年則下降至6%左右。深港通推出時中國經濟基本企穩,L 型基本確立,工業增加值穩定在6%附近。
三是央行貨幣政策方向不同。滬港通推出時央行正處於降准降息周期,而深港通推出時央行貨幣政策保持中性概率較大。央行最近一次降准是在2016年2月末,最後一次降息是在2015年10月,最後一次降息距今已經接近一年。由於9月之後 CPI 將重回2%,央行降息空間基本沒有。
政策層或走出股災陰影
深港通早在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之前就已經明確,2014年8月證監會表示「未來在滬港通積累一定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支持深、港交易所探索新的合作形式」,2015年1月李克強表示「滬港通後應該有深港通」,2016年3月李克強表示「今年要擇機推出深港通」。
深港通的推出過程遠比滬港通要漫長。滬港通是從零開始,從2014年4月李克強明確要推出滬港通,到2014年11月滬港通正是開始,也只有短短半年時間;而深港通有滬港通的經驗可以借鑒,從李克強表示「滬港通後應該有深港通」之後,距今卻已有一年半,深港通推出的進度非常緩慢。
我們認為,導致深港通推出緩慢主要是時機問題,在過去兩年確實沒有推出深港通的合適時點。主要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是2015年中國股市異常波動,特別是2016年初的股市暴跌以及熔斷機制虎頭蛇尾使得政策層對股市改革偏謹慎。如果中國股市還處於劇烈震蕩之中,深港通的開通可能會加劇內地資金流出,不利於中國股市平穩。
二是2015年人民幣匯率波動極大,國際資本做空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需要慎重。2015年8.11至今人民幣貶值達8%,人民幣兌美元已經回到2010年的水平。在2015年人民幣匯率大跌的背景下,開放基本賬戶並不適宜。
站在現在的時點上,推出深港通時機較為成熟:
一是人民幣匯率保衛戰告一段落,外匯占款大幅流出局面得到改變,資本外逃現像大為緩解。
儘管2016年4-7月人民幣匯率仍然貶值,但每月新增外匯占款都在0附近,一方面表明央行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化干預,另一方面也表明資本外逃壓力減輕。
對於未來,我們認為中國央行貨幣寬鬆周期已經結束,中國經濟也進入 L 型下半場,這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提供了基礎。
二是中國股市經過一年的反復探底,觸底的可能性較高,政策層也已走出股災陰影。
就在深港通宣布前一天,8月15日人民日報罕見評論股市:「資本市場也漸趨穩定。7月份,滬深兩市平穩運行,⋯⋯,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上具有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的熱衷。機構的熱情參與,表明一個科學的、健康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正在為更多企業創造良好的直接融資環境。」
需要注意,在2015年股市暴跌之後,政策層對於媒體評論股市明顯收緊,人民日報評論股市更是極為罕見。這可能意味着,政策層對於股市暴跌的擔憂下降。
這從側面支持我們今年6月底提出的中國股市「鐵底論」,我們依然長期看好中國股市健康牛。
原刊於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獲授權發表。
(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