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展綠色債券只是贖罪劵?

若果綠色債券只是虛晃一招,以上的兩個效果就不存在,剩下的就只有綠色債券的公關宣傳效果,債劵其實是贖罪劵,減輕一下領展承受的輿論甚至政治壓力,對股東也是好事。
香港企業「大反派」領展(823),早前宣布發行總值39億元的綠色債券(green bond,或稱 climate bond)。債券年期10年,息率只有2.875%,比上一次2014年發債時的成本更低,但低息仍吸引4倍的超額認購。
 
債劵之所以為綠色,指的是資金會用於與環保有關的項目上,如改良旗下物業的冷氣、燈光以更慳電等等,別無他途,並有獨立監察。
 
綠色債券的歷史不長,最早一批在2007年由非牟利的歐洲投資銀行發行,其後加入的有世界銀行、亞洲發展銀行及非洲發展銀行等國際機構,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地方政府,目的在資助可再生能源等環保項目。
 
私人企業參與則是近一、兩年的事,較為港人熟悉的例子有本田汽車、蘋果以及早前被 Tesla 併購的 Solar City。仍在起步階段,粗略估計2015年全球發行的綠色債券總值約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只佔整個債券市場的極小部分。領展是香港本地企業本地發行的首例,一眾財金官員為之振奮。
 
奸角形象深入民心,連特首都要開名批評,領展一舉一動都可以有陰謀論的解釋,好事都會說成壞事。奇怪的,也許是綠色債券的概念陌生,也許是環保的光環太強,傳媒和民間組織似乎未有就領展今次的搞作口誅筆伐。
 

未必如願

 
我且提出兩點質疑。一,是企業的資金有可換性(fungible),各種開支都來自同一條數,若果本來就有支出應付環保需要,如今只要將那筆數算進綠色債券之中就能滿足監管要求。領展在環保上的總支出不一定因綠色債券而增加。
 
二,跟蘋果等水浸的企業不同,根據領展最近的財務報告,截至3月底企業只有3億元左右的現金。手緊的領展發行綠色債券可能是為了間接資助其收購行動,以環保之名行「霸權」之實。希望領展往後可以行動和數據,反駁這兩點質疑。
 
領展發行綠色債劵是否有利股東?自消息公布以來,領展的股價稍為跑贏大市。一方面,若企業真的因綠色債券而增加環保開支,開支有社會效益但私人回報未必及得上利息成本,股東受損。
 
另一方面,企業透過借貸增加公益開支,是向市場發出「借得起使得起」的訊號,以示其財政穩健,對股價有利。當然,若果綠色債券只是虛晃一招,以上的兩個效果就不存在,剩下的就只有綠色債券的公關宣傳效果,債劵其實是贖罪劵,減輕一下領展承受的輿論甚至政治壓力,對股東也是好事。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