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加強合作,展望「世界平衡」
儘管客觀條件不完全相同,但思路卻如出一轍,倫敦永遠重視權力平衡,強調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而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中國恰恰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英國在「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較為抽離的角度。在這格局中,英國延續其一貫的平衡外交,只是平衡範圍由歐洲大陸擴及世界,形成「世界平衡」的外交策略,可以預見英國與中國合作加強。
英國在伊莉沙白一世時代崛起,成為純粹的海洋帝國,在地緣政治的國策上,以「光榮孤立」以及「大陸平衡」為圭臬。
英國在西班牙無敵艦隊稱霸時,聯荷制西;在拿破崙用劍重繪歐洲地圖時,英國發動多次反法聯盟;在納粹鐵蹄踐踏歐洲時,英國作為同盟國要員對抗。均勢外交的精神,在英國人集體心靈中,仍揮之不去。倫敦作為「站在弱勢一方的砝碼」,奉行「歐洲警察」使命,空間則變得廣闊,在世界範圍中奉行均勢外交,以達至世界平衡。
自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時代起,英國便和歐洲的關係若即若離,更嘗試在歐洲進行「大陸平衡」外交,拉攏歐洲邊陲的挪威、葡萄牙諸國成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針鋒相對。事過境遷,歐盟勢力不斷擴張,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成員國則相繼脫離,加入歐盟。直到今日,英國脫歐公投成功,代表英國是時候重整外交策略,改變只傾向歐盟的外交策略。重回昔年的均勢外交,由純粹把眼光放在歐陸的政治平衡,放眼到世界權力格局的平衡,按其均勢外交原理,當今兩大強權分別是歐盟和美國,英國脫歐之後,可以展望英國和中國加強合作,以達成其「世界平衡」的理想。
新「三環外交」,中國扮演重要角色
1948年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日不落帝國日益衰落之際,英國便奉行「三環外交」構想,將大英國協(英聯邦)、美國和聯合起來的歐洲作為英國外交的重要三環。在脫離歐盟之際,英國很可能推動新「三環外交」,積極和大英國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以及中國發展經貿關係,打破孤立於歐洲之外的局面。
雖然英國在脫離歐盟之後,仍可以接受歐盟原訂條件,留在歐洲共同市場,但協商期也可能長達2至5年之久,而且也需要接受原本就有的移民條件,預料會受到民意反對,更可能的是另闢蹊徑,開拓新市場,例如恢復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關係。聯盟部分成員國雖然加入歐盟,但成員國還有挪威、冰島以及瑞士,並未加入歐盟,也是英國外交上打破「大陸封鎖」的缺口,加強與數國的聯繫,成立新的經貿合作系統。另外,英國和大英國協的貿易勢將增加,因為彼此關係從來密切,大家都分享英語為母語。
新「三環外交」另一環就是中國,中國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和英國首相卡梅倫關係良好,中英合作密切,卡梅倫更形容:「中國及英國關係正踏入黃金時代。」中國在歐洲的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更設在倫敦。雖然英國脫歐之後,倫敦在歐洲金融中擔當的人民幣結算中心地位或會被巴黎、法蘭克福取代。
然而,資金充沛的中國對英國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夥伴,尤其在脫歐之後,來自歐洲的資金減少,可預見英國對中國資金的需求將會更大,以振興經濟,令英國在「後歐盟時代」中加快落實與中國簽訂的貿易協定,實行「北方經濟引擎」計劃,以新「三環外交」來支撐起英國的「世界平衡」策略。
原刊於《亞洲週刊》「獨家」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