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香港機遇

不少國家已經承諾會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行動,實現減排的目標及協議,可預見未來幾年綠色債券市場將會急速膨脹。
之前倫敦城發佈了一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19),在該排名榜中,香港被新加坡以755分成功搶位,令排名由原來第三位跌至「梗頸四」。金融業是香港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現在排名三甲不入,難免有失國際信譽及形象。
 
筆者認為,過去十多年來,新加坡政府不遺餘力地以「有形之手」積極推動,大力發展亞洲債券、外滙、資產管理等市場;相反本港金融市場比較依賴股票市場(雖然近年推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也有不錯的發展),兩者比較之下自然有所失色。
 

可持續發展成大趨勢

 
舉個例子,香港要發展債券市場,已經談了很多年,但由於香港政府本身沒有發展的需要,並不能帶動整個市場的發展。不過,筆者認為,隨着綠色債券的興起,香港可能有機會,把握這個機遇發展本身的債券市場。
 
今年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表一份金融與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列出17個範疇,當中清潔食水、潔淨能源、氣候變化、海上生物及農上生物保育,被稱為屬「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範疇,該署更把2016年形容為「Year of Green Finance」。
 
其中,綠色債券身為其中主要投資產品類型,其發行額由2013年大約100億美元,急增至去年的400億美元。
 
預計今年更會高達500億美元。而且,自去年巴黎氣候峯會之後,全球100多個國家(包括中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都紛紛作出回應。
 
以上國家已經承諾會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行動,實現減排的目標及協議,可預見未來幾年綠色債券市場將會急速膨脹。
 
對此,金融發展局最近亦有報告為政府提出相關建議,以下屬其中較短期的四點,筆者認為值得納入參考:
 
(一)由受政府、公營機構管控的發行人發行「綠色債券」;
 
(二)成立綠色金融的諮詢委員會,舉辦有關綠色金融的投資會議、座談會;
 
(三)鼓勵及推動大學、專業團體培育綠色金融人才;
 
(四)為綠色金融的相關項目設立「綠色金融標籤計劃」,吸引新的發行人和投資者。
 
說到底,要發展綠色債券,必須先有關注環保的投資者,願意拿一個較低的金融回報,換取更多的環境回報。這樣才能有效吸引更多的發債企業,願意付費量度認證其項目的環保功效,促進整個綠色金融的生態系統。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