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兩個教訓和一個問題

奇怪的,是名譽這東西似乎相當保值,在錯得離譜的一天過後,專家們繼續見報為大家提供脫歐後的投資策略,就像甚麼也沒發生一樣。
上星期五看了半天電視,Facebook上新聞和私訊此起彼落,大家又緊張又迷茫的留意英國脫歐公投票數。金融市場緊跟點票走勢,英鎊、股市急跌,日圓、金價齊升。香港下午英國早上,首相卡梅倫預告辭職,英國、歐洲以至全球的經濟走上一條不知是如何的新路。
 
從脫歐我們得到兩個教訓。
 
有公德不要信口開河:早前在友報講公投,評論正反雙方的宏觀經濟分析,指出公投背後的一些全球趨勢。至於預測公投結果,我參考了大量的民調、盤口,只覺訊息相當混亂,加上我對英國當地社會了解不深,勉強預測跟斷估買大細無異。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最後我只敢寫下「結果難測」四個字。
 
我這個「答案」當然不符合香港的民情,傳媒記者以至一般市民想聽到的是「留歐冇得輸」、「留歐可期」甚至「公投結果已不重要」等實牙實齒的貼士。口吻相當確切的分析,加上評論人相當耀眼的專家銜頭,我相信不少市民會聽從指示用真金白銀下注,或至少放下心頭大石對脫歐的風險毫無防備。
 
對,股民盲從貼士輸錢要負上責任,但專家們利用自己的名譽信口開河也有欠公德。奇怪的,是名譽這東西似乎相當保值,在錯得離譜的一天過後,專家們繼續見報為大家提供脫歐後的投資策略,就像甚麼也沒發生一樣。
 
長遠宏觀預測難於登天:長遠人口預測不容易,但升跌幾多百分比的長遠宏觀經濟預測(如經濟增長)更難做得準確,因為其中的變數更多、牽涉更複雜的經濟行為。朋友告訴我,有英國公司跟美國生產商訂了幾百萬美元的貨,英鎊暴跌一成,公司頓失預算,要急急取消訂單。
 
也有朋友告訴我,在英國的金融保險業從業員大受打擊,因為容許將業務擴充至所有歐盟國家的 passporting rights 很可能會消失,分公司要在個別國家重新申請經營權,或要將總部從倫敦搬到歐洲繼續享有市場一體的便利。這些短期衝擊,加上海外投資者、當地各種專才的去向,以至未來幾年政治局勢的變化(如繼位首相能爭取到甚麼貿易條款、德法為首的歐盟國家將如何「懲罰」英國以防止類似的行動、英國本土的後續公投等等),皆不容易算得清楚。
 
兩個教訓以外,還有一個問題:脫歐決定的界外成本(external costs)高昂,對支持留歐者有沉重兼長遠的損害,反之亦然。從公共選擇(public choice)的角度看,簡單過半數的準則是否最佳?還是較高的門檻(如三分之二)更為合適?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亞新社)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