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士是劣質回應

甚麼「市場壟斷」、「增加競爭」,都是不著邊際的離地討論。只要價格監管不改,牌照制度依舊,的士問題仍會陪伴你左右。優質的士,只是政府敷衍民意的一個劣質回應。
政府推出「優質的士試驗計劃」,引起的士業界激烈反應,又痛罵又哭訴,更有昨日舉行的的士包圍政府總部大行動。
 
張炳良局長話,面對市場上對「質素標準及收費皆較高的服務」的需求,計劃是為了「測試市場反應」。當局請顧問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即使優質的士收費貴六成或以上,仍有3%的受訪者表示願意乘搭。局長更認為「優質的士定價是一門藝術」,會請顧問「再進行深入的財務分析」,希望找出一個合理的試驗價格。
 
局長的觀點反映出的士問題的一大根源:政府積極干預,令的士價格僵化跟市價脫節。一成不變的價格之下,的士司機的服務態度跟經濟表現成反比。有關的士的投訴在過去十年隨旅客數字一直上升,唯獨2009年遇上金融危機,投訴下跌超過兩成。市場變化萬千,監管的價格跟不上,就唯有靠非價格的服務態度解決。定價有「藝術性」,是因為市場價格是供求雙方尋尋覓覓的結果,而不是用納稅人錢請顧問算出來的一個model answer。
 
今時今日香港經濟表現麻麻,加上旅客數字有明顯下降趨勢,正是對優質的士需求比較低之時,顧問左問右問出來的價格,今日算得幾準都好,到計劃N年後真正實行的時候,再「深入」的分析都不再適用。
 
講到尾,如果優質的士面對普通的士一樣的價格管制,陰質司機始終會出現,而且仲要收貴一截添。
 
局長又話,並非以優質的士取代現有的普通的士,亦不是想「衝擊」普通的士服務,只是回應市民對的士服務的訴求。所謂市民訴求,講白啲就係Uber等共享經濟服務受市民歡迎,政府「依法辦事」打擊之餘,亦企圖用優質的士取代希望市民收貨。政策要有效果,又點可能唔「衝擊」普通的士生意?
 
局長的語言藝術,反映出的士問題的另一大根源:牌照制度的權利定義含糊不清。幾百萬一個牌,買回來的一套權利(如的士數量、的士收費及牌費等)隨時因為政府受壓力而修改,牌主分分鐘變成負資產苦主,定時定候為香港製造官民衝突及社會矛盾。大家不要忘記,早兩年反佔中最出力的的士業,其實是佔中的開山祖師,在1984年為抗議增加牌費和首次登記稅一度癱瘓香港交通。
 
甚麼「市場壟斷」、「增加競爭」,都是不著邊際的離地討論。只要價格監管不改,牌照制度依舊,的士問題仍會陪伴你左右。優質的士,只是政府敷衍民意的一個劣質回應。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亞新社)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