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走過矽谷、台灣、大陸的焦慮

當上海得到了外來客的稱讚後,上海人反而謙虛了:「雖然我們的硬體有了進步,但各種軟體的配套還是要向你們台灣學習。」這是真心話。
當前大學新鮮人的平均薪水(27600元)比十五年前(28000元)還少,十五年以來台灣進步太少。重刊十五年前對陳水扁總統執政時的評論(原文稍長,部分刪節),是在指出那時對國家政策走向的憂慮,到今天有增無減,令人不安。—作者按語—
 

(一)阿扁要做三個務實決定

 
2001年,二月在矽谷,看到了世界科技中心的華人菁英,在寒風中依然屹立。三月在台北,看到了當年日正當中的台灣經濟,只有夕陽餘暉。四月在江南與北京,看到了大陸經濟穿破重重烏雲後的蓄勢待發。
 
我多麼希望美國、台灣、大陸能夠和平相處,贏得三贏。現實竟是這般地殘酷:
 
美國政府怎麼會心甘情願地看到一個會與它分庭抗禮的中國?因此,台北與北京只要不引起戰爭,華府對兩岸的爭執及軍火的出售,內心都暗暗竊喜。
 
可惜的是,從當年的老總統到今天的陳總統,都需要美國或明或暗的援助。民進黨的阿扁,比以前執政黨的國民黨,更依賴美國。
 
從局外人看來,三個務實決定可以使陳總統立刻變成一個再受台灣大多數人民肯定的政治人物:
 
(1)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原則。
(2)全面修正戒急用忍,開始三通。
(3)與在野聯盟商討,組織聯合政府。
 

(二)不要陷入軍備競賽

 
中午從台北出發經過香港轉機,晚上九點多才抵達上海。如果直航則不需要兩個小時。實在不懂一年幾百萬人次「台胞」與「台商」這樣的轉機,是增加了國家安全?談判籌碼?是象徵着「台灣獨立」?這種拿石頭砸自己腳的作法,居然會從李登輝時代延續到今天。
 
當上海得到了外來客的稱讚後,上海人反而謙虛了:「雖然我們的硬體有了進步,但各種軟體的配套還是要向你們台灣學習。」這是真心話。
 
飛北京參加「經濟全球化與兩岸暨港澳地區經濟整合前景」研討會。被大陸尊稱的趙(耀東)老先生在演講中指出:雙方要從世界看自己,不要從自己看世界;雙方要經濟掛帥,不要政治掛帥。
 
我強調,「全球化」不是萬靈藥,而且還要付代價。只有透過它訂定的國際規範、運作機制,以及龐大壓力,才能使一個開發中國家現代化。
 
在北京巧遇《日本第一》作者哈佛傅高義教授。最近他在北京與台北分別陪同美國高層訪問團會晤過兩邊領導人,然後在告別時用國語說出:「我希望兩邊能夠很快展開建設性談話,否則台灣不容易安定。」
 

(三)內心的不平及不安

 
美國政府以「有所不為」的市場機制,孕育出矽谷;北京以「有所為」的決心與「知難而進」的幹勁,在二十年中急起直追。大陸當然還有太多的困難要克服,但是台灣絕對不能給大陸「對台動武」的藉口。
 
三個月內,走訪過三個地區,心中最大的不平及不安是:台灣有條件發展成東方矽谷;也有資格變成大陸市場中活躍的一員。台灣有人才、資金、經驗;也有自由、民主、人權。可是,今天政府在猶豫、在沈淪、在自拒於大陸市場之外。我終於警覺到:台灣的不景氣就是來自陳水扁政府的不爭氣。
 
過去出走的台商還肯「根」留台灣,現在出走的台商不少是「債」留台灣;再不爭氣,「心」也難留台灣。
 
原刊於《遠見雜誌》,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亞新社)

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