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設計師劉小康怎看「港獨」?

劉小康創作早年,有一個不斷圍繞的核心問題,也是近年香港最熱門的社會議題——身份認同。
近年香港政治氣候漸趨年輕化,不少年輕人從過往的政治冷感,到關心政治、投身政治。年輕人擺脫政治冷感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香港年輕人的政治取向有激進化的趨勢,這到底會否影響香港競爭力呢?
 
在劉小康看來,「政治只是香港一部分,並不是全部。」香港年輕人沒有經歷過84年《中英聯合聲明》等等大事紀,不明白港英時期「表面風光」,但華人始終是在被剝削的事實真相,因此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年輕人比較容易受大環境影響,有比較狹隘的思考,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
 

推動陸港年輕設計師交流

 
在雨傘運動期間,劉小康曾帶領300人的年輕設計團隊到深圳舉辦「深港設計雙年展」,目的是承接80年代開始的陸港交流,促進兩地青年設計師合作。在他的觀察所得,年展期間兩地青年的接觸沒有因為政治取向不同而有強烈反感,在交流會中香港年輕設計師和內地年輕設計師都展現出優秀專業性,交流得非常愉快,就算出現黃雨傘或黃標語等敏感的政治物品,也不影響專業性的交流。
 
深港跨界設計作品展。
深港跨界設計作品展。
 
「年輕人有自己的觀點可以,但不要放棄自己的選擇權,要多接觸外界,要明白大環境的艱難,踏出第一步。」從專業角度來說,70、80年代的老一輩反而比現在的年輕人更具放眼世界的國際視野,現在年輕人過於滿足於網絡世界,以 Facebook 的朋友或讚好為例,年輕人會以為自己交遊廣闊,好友遍及全世界,殊不知這些「好友」都只是虛擬的東西,「摸不著,看不透」,難分真假,「認真理解」和「真心體驗」的重要性是年輕一代所缺乏的,「這是非常危險,也是一種障礙」。
 
以機會而言,現在年輕人的機會確實比老一輩要多得多,現在香港多間大學都有設計學科,培養人才,資源方面也比80年代要豐富,很多複雜的設計工序都能透過科技輕鬆完成,加上現在世界的中心由歐洲轉向亞洲,香港作為亞洲的一分子,更是背靠祖國,擁有大國崛起的可靠後援,發展優勢是其他地方不能相及的,年輕人出生在這個時代,更應該抓緊機會,不要劃地為牢,而要在廣闊的大中華舞台上展現自己。
 
原刊於《亞洲週刊》,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劉小康決定設計」展覽訪問錄像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