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瀾昌
主管香港事務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來港,推廣「一帶一路」是個重點。事實上,港人從上到下都還有許多糊塗認識,一些人以為「一帶一路」無關香港事,一些官員則高看自己,口口聲聲要給內地「帶路」。理性看,國家推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這將貫穿當下至本世紀中葉以至更長遠的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全過程,也是香港繼上一次搭上中國改革開放快車的再一次機會。不過,「一帶一路」或許是香港再起飛的最後一次機會,因為錯過了這次機會,香港將必然淪為中國的二三流城市。
參與其中絕不會嫌早
不少港人還以為「一帶一路」是玩虛的,其實習近平最近指「『一帶一路』不能急功近利」,已表明國家3年來對這項戰略從提出到探索,已到了初步總結經驗教訓的階段。如果不是只坐在香港的井底觀天,就會發現成效初見。筆者訪問江蘇紅豆集團時才得知,這家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第62位的公司,早在2007年就在國家商務部引領下,牽頭打造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西哈努克港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瀕臨泰國灣,是柬埔寨唯一的出海口,旅遊資源優越。西港特區離機場才數公里。柬埔寨首相洪森為特區動工鏟下第一鏟土,經過8年的經營,昔日的荒灘已變成現代化的工業園,入住企業來自全球各地近百家,就業員工1萬2,000人。當地期望西港特區成為「柬埔寨的深圳」。相信,這是撤離珠三角的港商的好去處。
在紅豆集團總部看着西港特區的沙盤,筆者內心有不少震撼,就像第一次看到新加坡在蘇州的工業園一樣。其實,國家不止這一個海外工業園,在泰國有羅勇工業園;在越南,有龍江工業園和海防經貿合作區;在雅加達,有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工業長廊上的「綠廊國際工業中心」內。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已和數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建港口機場。去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60個國家新承攬對外承包工程項目近3000個,而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為愈來愈多國家接受。香港此時參加「一帶一路」,只會嫌遲絕不會嫌早。
特首梁振英說,香港在內地和國外經濟聯繫,扮演着「超級聯繫人」角色。此點,過去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得到證明。無疑,在當下北京推行「一帶一路」國策中,香港還是有功能。「一帶一路」,表面是中國深化走向世界的戰略,本質是另一波的全球化。自由港的香港歷來在全球化中有優勢,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亦順理成章有區位優勢。
不過,應該承認香港的功能在減弱。30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伊始,香港即開始扮演特殊的角色,有說是「窗口」,有說是「門戶」,也有說是「橋樑」。只不過,香港的GDP曾經是全中國的四分之一,而今只佔百分之二三,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時移世易,顯然香港在中國經濟中地位已發生重大變化,香港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也必然隨之轉變。因此,對於香港角色功能的認識必須與時俱進,不能還停留在30多年前的陳舊思維。事實上,也許香港對於東南亞和歐美還比較熟悉,而對於中東、中亞以及前蘇聯加盟國,還有非洲、南美,並不見得有太大優勢。
香港還講「帶路」已過時
可是,不少港人、港商,甚至港官並沒有體察到這些變化,負責香港經貿發展的局長蘇錦樑提出的「帶路論」就是一例。他在去年亞洲商貿論壇時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擔任「帶路」的角色。他稱,「一帶一路」有「五通」原則,包括政策、設施、貿易、金融和民心的互聯互通,這亦是香港的優勢。香港具有國際視野,了解不同地方的營商環境,所以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擔任「帶路」的角色。也許,30年前說這話還可以,而現在問問廣東省長朱小丹需要「帶路」嗎?或許,深圳的一個區長周遊列國比蘇局長還要多!改革開放30多年,內地企業的足迹已經遍布全球每一個角落了,再也不是當初從未出過門的「土包子」了。現在還講「帶路」,而且是出自蘇局長之口,足見陳舊的思維還如何頑固的影響着香港。這些過時認識不剷除,香港如何在國家的「一帶一路」大戰略中立足?
事實上,「一帶一路」對於香港來說,更重要的是老老實實搭順風車,從中分一杯羹。香港應對國家「一帶一路」的最正確的思維,不是去「帶路」,不是什麼「幫助內地走出去」,而是首先明確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是獲利的重大機遇。香港的商人都是利益第一,香港的許多地產商進出內地,不是利字當頭嗎?香港不認識「一帶一路」是重大機遇,是不會熱中加入。
據悉,國家對「一帶一路」也有分階段的部署,第一階段主要是基建,國家行為為主。這一階段,香港大概只有服務的角色。因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在人生地不熟的第三世界國家搞十數年才有回報的基建,香港商家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而第二階段,則主要在海外搞工業園、科技園、服務園,就像新加坡在中國搞工業園一樣。對此,本來香港一些財團已有先見之明,曾要求港府幫助在緬甸等國家建香港工業園,但是香港政府沒有反應。如果香港真的先走這一步,還算是「帶路」吧,起到先鋒作用。至於第三階段則是各種商貿全面展開,推到更高階段。所以,香港目前進入還不算遲。
重要的是,香港如果拒絕加入「一帶一路」,還是在1,000平方公里「塘水滾塘魚」,能有明天?要緊記,正是香港自己不作為,被新加坡遠遠拋離了。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