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中的彩霞——老年人靠自己

「人在晚年,祇有靠自己,政府與子女都不可靠。」——西方流行語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胡適
 
「人在晚年,祇有靠自己,政府與子女都不可靠。」——西方流行語
 
在公共政策領域,市場機制的優勝劣敗常常比道德勸說與政府干預有效。我相信:「自己的前途自己創」,正如我常對年輕人說的:「自己的工作自己找。」對長者我也要說:「自己的晚年自己顧。」避免引起誤會,讓我立刻說明:「社會上的弱勢團體─不論是青年或老年─政府是有責任照顧。」我更要補充:政府的每一分好意,每一項支出都來自稅收。稅率與稅基不動如山時,任何支出的增加,遲早會產生赤字,遲早會引起通貨膨脹。
 
祇要討論到人口老化及高齡化社會,就是一連串的悲觀數據與淒涼聯想。所出現的詞彙,無不環繞著:老本、老屋、老友;失能、失智、失伴;老人三怕:窮、病、孤單。這些都是真實的,而且讓我對「高齡化」社會也稍做說明。自1993起台灣邁入了高齡化社會,因為65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了7%,2006年上升至9.94%,2016將會是13%。再由於生育率下降與預期壽命延長,人口老化的趨勢不斷加快。這種「高齡化」上升的趨勢對經濟型態及生活方式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生產力會下降,經濟成長會緩慢,消費型態會改變,儲蓄與理財變得重要;另一方面稅基會減少,政府的社會安全與福利支出會增加,對老人居住、長期照顧,終身學習,休閒產業,人力再運用都需要做適當規劃與調整。
 
面對這些劇烈的人口結構變化,當然要有公共政策的應對。但我還是要提醒大家,不要祇看到高齡化帶來的問題,而忽略了超過65歲的人,還可以做出很多貢獻。社會各界要借重他們的經驗、智慧與財力,變成社會一股再生向上的力量。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最近指出:「銀領階級」是指比白領階級更高層次的知識工作者;他鼓舞大家都要設法晉身銀領階級:退而不休,老而不衰,持續為社會做出貢獻。
 
當你我都很幸運地受過良好教育,有過合適工作,我們當然就要獨立自主地照顧自己的晚年,並且幫助別人。我曾經提出過有財富的應當考慮「三分法」:1/3給孩子;1/3給母校及社區;1/3捐給公益團體;最好在生前都已陸續捐獻出。
 
1950年代在南港眷村長大,那是動盪的大環境,一切靠政府,也就一切清寒。因此逐漸產生了強烈的意願,立志要爭氣、要努力、要靠自己。
 
一個一生有工作的人,到了晚年還不能照顧自己,豈不是白活了一生?「獨立養活自己」是所有長者都要做到的自勉與責任;也是所有年輕人進入社會時最起碼的人生規劃。
 
原刊於《人間福報》,本社獲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