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顯華 韓孝述
郭靖武功的成長過程包括:從江南七怪學習不同的招式,從全真七子之一的馬鈺學習內功,從洪七公學習降龍十八掌,從周百通學習雙手互搏和《九陰真經》⋯⋯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探討金庸如何藉《射鵰英雄傳》一書表達他的學習觀。
1.從不同角度看資質
不少學者探討先天資質和後天努力哪方面對學習的影響較大,而資質也可從多個角度去理解。
《射鵰英雄傳》中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和江南七怪相約,各自教楊康和郭靖武功。十八年後楊郭二人比武,間接顯示誰的武功較強。
其後七怪找到郭靖,對郭靖的資質有這樣描述:「(江南七怪)見拖雷如此聰明伶俐,相形之下,郭靖更是顯得笨拙無比,都不禁悵然若失。……朱聰道:『這孩子資質太差,不是學武的胚子。』韓寶駒道:『他沒一點兒剛烈之性,我也瞧不成。』江南七怪見郭靖資質顯然十分魯鈍,決難學會上乘武功,不由得心灰意懶。南希仁道:『孩子很好。我小時候也很笨。』」
資質可以從智力,即「聰明伶俐」作判斷。然而,南希仁卻說:「孩子很好。我小時候也很笨。」《射鵰英雄傳》中沒有說明南希仁認為一個人很笨,為甚麼仍然很好。他可能不介意學生笨,願意接納較笨的學生,認為學生肯下功夫就會有成就。
2.專心和虛心
全真七子之一馬鈺教授郭靖「一些呼吸、坐下、行路、睡覺的法子」,並表示他有四句話要郭牢牢記住:「思定則情忘,體虛則氣運,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消。」郭靖念了幾遍,記在心中,但不知是甚麼意思。馬鈺便說:「睡覺之前,必須腦中空明澄澈,沒一絲思慮。然後斂身側臥,鼻息綿綿,魂不內蕩,神不外遊。」當下馬傳授了呼吸運氣之法、靜坐斂慮之術。
「思定和體虛」代表專心和虛心。由於郭靖心思單純,極少雜念,修習內功易於精進,遠勝滿腦子各種念頭此來彼去、難以驅除的聰明人,因此不到兩年,居然已有小成。
郭靖起初跟洪七公學習降龍十八掌時,由於資質不高,很多時感到茫然不解,只是將七公的話牢牢記在心裡,以備日後慢慢思索。他學武的法門,向來便是「人家練一朝,我就練十天」,當下專心致志的只是練習掌法,松樹總是搖動,到後來勁力越使越大,樹幹卻愈搖愈微,自知功夫已有進境。
專心的相反是「心可二用」。常言道:「心無二用。」又道:「左手畫方,右手畫圓,則不能成規矩。」郭靖從周百通學習雙手互搏之術卻正是要人心有二用,而研習之時也正是從「左手畫方,右手畫圓」起始。郭靖初練時雙手畫出來的不是同方,就是同圓,又或是方不成方、圓不成圓。苦學良久,不知如何,竟然終於領會了訣竅,雙手能任意各成方圓。
原因之一可能在於他能以虛心和專心去學習一心二用之法。除此之外,郭靖還有兩個特點:(一)他的基本功紮實,南希仁所教的根基功夫,為他學習降龍十八掌等上乘武功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及(二)郭靖先練熟招式,再體悟心法口訣,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這兩點也是郭靖所採用的學習方法。
3.實踐式學習
「實踐式學習」就是在適當時間實習或觀察別人的實踐。這裡有幾個例子說明郭靖對「九陰真經」的學習過程。
(一)從洪七公和歐陽峰對招中領悟,《射鵰英雄傳》是這樣描述:「郭靖在旁看得出神,只見洪七公和歐陽峰或攻或守,無一招不是出人意表的極妙之作。那《九陰真經》中所載原是天下武學的要旨,不論內家外家、拳法劍術,諸般最根基的法門訣竅,都包含在真經的上卷之內。郭靖背熟之後,雖然其中至理並不明曉,但不知不覺之間,識見卻已大大不同,這時見到兩人每一次攻合似乎都與經中所述法門隱然若合符節。」
(二)從全真七子和梅超風對招時領悟,《射鵰英雄傳》是這樣描述:「下半部《九陰真經》中許多言語,一句句在心中流過,原本不知其意的辭句,這時看了七子出掌佈陣之法,竟不喻自明的豁然而悟。七子每一招每一式使將出來,都等如是在教導他《九陰真經》中體用之間的訣竅……當日郭靖在桃花島上旁觀洪七公與歐陽鋒相鬥固是大有進益,畢竟他心思遲鈍,北丐與西毒二人的武功又皆非真經一路,是以領悟有限,此時見七子行功佈陣,以道家武功印證真經中的道家武學,處處若合符節,這才是真正的一大進益。」
(三)黃蓉受了重傷,一燈大師為救她而要長時間為她點穴。郭靖從中領悟《九陰真經》中的種種秘奧。《射鵰英雄傳》是如下描述:「一燈大師已點完她陰、陽兩脈,當點至肩頭巨骨穴時,郭靖突然心中一動:『啊,《九陰真經》中何嘗沒有?只不過我這蠢才一直不懂而已。』心中暗誦經文,但見一燈大師出招收式,依稀與經文相合,只是經文中但述要旨,一燈大師的點穴法卻更有無數變化。一燈大師此時宛如現身說法,以神妙武術揭示《九陰真經》中的種種秘奧……郭靖道:『你知我資質魯鈍,這點穴功夫精深無比,哪能就學會了?何況大師又沒說傳我,我自然不能學。不過看了大師的手法,於《九陰真經》本來不明白的所在,又多懂了一些。』」
由上可見,郭靖似乎偏好實踐式學習,傾向從做中學。他不只熟背書本知識,還能夠細心觀察和比較每位大師的教學示範,博採眾家之所長。
4.反思學習武功的目的
到《射鵰英雄傳》最後階段,郭靖「茫茫漫遊,不知該赴何處,只一年之間,母親、黃蓉、恩師,世上最親厚之人,一個個的棄世而逝。歐陽鋒害死恩師與黃蓉,原該去找他報仇,但一想到『報仇』二字,花剌子模屠城的慘狀立即湧上心頭,他自忖父仇雖復,卻害死了這許多無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來這報仇之事,未必就是對了。諸般事端,紛紛擁上心頭。這時郭靖深深反思:『我一生苦練武藝,練到現在,又怎樣呢?連母親和蓉兒都不能保,練了武藝又有何用?我一心要做好人,但到底能讓誰快樂了?』」
「學武是為了打人殺人,看來我過去二十年全都錯了,我勤勤懇懇的苦學苦練,到頭來只有害人。早知如此,我一點武藝不會反而更好。如不學武,那麼做甚麼呢?我這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甚麼?以後數十年中,該當怎樣?活著好呢,還是早些死了?若是活著,此刻已是煩惱不盡,此後自必煩惱更多。要是早早死了,當初媽媽又何必生我?又何必這麼費心盡力的把我養大?」他翻來覆去的想著,愈想愈是糊塗。
經歷多了,郭靖現在反過頭來思考學習武功的目的和作用。他追求的是俠之大者,其習武目的是為國為民;行俠仗義,濟人困厄乃習武之人的本份,只是俠之小者;而報仇雪恨,更不是他所追求的了。
註釋:這系列是六、七年來筆者嘗試整理和理解「學習」這個概念,以便更好地設計課程和教學。他簡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十多萬字的《現代學習與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研究》,並將文章刊登在本網頁。除此以外,還分析孔子和墨子等偉人對華人學習觀的影響,現在更開始研究金庸這位作家的作品。如果效果良好,筆者計劃剖析《三國演義》等影響我國人意識深遠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