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扶林的異國風景

薄扶林水塘、大學堂和伯大尼修院已列為法定古蹟,牛奶公司前高級職員宿舍、辦公大樓和牛棚亦獲評級。此外,方圓一帶還隱藏了許多與養牛有關的遺跡,如石圍欄、儲存牛糞的「牛屎湖」和儲存乾草的「草廬」未獲重視。這些都是香港罕有的工業文化遺產,因為密林掩蔽而不為外界注意,任由荒廢。
封面圖片說明:大學堂石級下方保留德格拉斯堡年代的獸雕裝飾。
 
港島薄扶林區位處山谷,背山面海,又有充足水源,200多年前已有村民聚居。香港開埠後,外籍人士到來興建別墅(1861年),政府利用這處地理環境開闢香港第一個水塘(1863年),天主教傳教士建立療養院(1875年)、修院(1894年)和教友村(1896年),牛奶公司亦在此發展自己的牧場(1886年)。
 
他們先後為薄扶林村注入異國色彩。
 

香港首個水塘

 
香港開埠初期,食水主要依賴溪水和井水。1859年羅便臣(Hercules Robinson)就任港督,正值人口膨漲,於是懸賞1,000英鎊徵求供水方案。時任皇家英軍工程部監督的羅寧(S. B. Rawling)建議在薄扶林谷地建造水塘,將食水經引水道輸送至中西區半山的儲水池,然後轉駁市區。計劃獲當局接納,1860年動工,三年後建成,成為香港第一座水塘。
 
經過百多年,薄扶林水塘已成為郊野公園的一部分,水務設施仍繼續使用。它們用花崗石建造,富有工藝美術風格,至今穩固。2009年古諮會將前水塘看守員房舍、量水站及四座拱形石橋等六座建築物列為法定古蹟,永久保護。
 

德格拉斯堡

 
在這區最早出現的西式建築是德格拉斯堡,這是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創辦人之一德格拉斯立壁(Douglas Lapraik)於1861年興建的住宅。他看中了居高臨海之地勢,亦用作公司總部,方便觀察進出維多利亞港的船隻。
 
八年後立壁逝世,業務先後由其侄兒和侄孫繼承。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德格拉斯堡售予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改作「納匝勒修院」,加建新翼和聖堂,給傳教士靈修。另外興建兩層高的印書館大樓,出版不同語文的聖經和知識書本,分發亞洲各地。教會又從寶安縣招募一班華人信徒到來工作,1896在太古原物業附近興建兩層高的排屋,形成一條教友村,名為太古樓。
 
1949年之後,傳教士無法再到內地傳教,巴黎外方傳教會將總部撤出香港。1954年將太古樓業權以象徵式價錢轉讓給天主教香港教區,1976年售予發展商,之後清拆,建成薄扶林花園。教會在1954年又以160萬元將納匝肋修院出售給香港大學,兩年後改作男生宿舍,名大學堂(University Hall)。印書館大樓於1958年拆卸,闢作停車場和改善行車通道。
 
伯大尼修院聖堂的彩繪玻璃窗和部分聖像。
伯大尼修院聖堂的彩繪玻璃窗和部分聖像。
 

伯大尼修院

 
巴黎外方傳教會在建立納匝勒修院之前,已在馬路另一邊山丘興建療養院,名叫伯大尼(Bethany,法語 Bethanie),1875年落成,供患病和年老的傳教士休養。院內設有聖堂,安裝了19塊彩繪玻璃窗,木雕祭台周邊放置了十二門徒像,頗有中世紀教堂風格。
 
教會總部撤出香港後,在港的傳教士日漸減少,1974年把伯大尼修院售予置地集團。置地隨即宣布清拆,翌年政府以換地方式取得伯大尼業權,1978年租給香港大學用作出版社。
 
1997年出版社遷出,建築物一直空置。直至2003年,政府撥款7,420萬元展開修復工程,之後租予香港演藝學院作為校舍,令這座哥德復興式建築物得以重生。但院內聖堂的彩繪玻璃窗和聖像已經散失,經過多方追查,終於在荃灣聖母領報堂尋獲木雕祭台,又在雍仁會館和政府倉庫尋獲九扇彩繪玻璃窗,其他若知原貌的物件只能進行複製。
 
薄扶林村一座昔日用作存放牧草的石造「草廬」。
薄扶林村一座昔日用作存放牧草的石造「草廬」。
 

養牛場遺跡

 
蘇格蘭醫生文遜(Patrick Manson)與五名商人於1886年創辦牛奶公司,並在薄扶林購買土地飼養從英國輸入的乳牛,為本地市民特別是洋人供應鮮奶。養牛場範圍遼闊,由今天瑪麗醫院對落的沙宣道伸延至置富花園,牛隻在青草地上怡然自得地吃草,仿若歐洲景象。養牛場內遍布建築物,還建有一條連接海邊碼頭的登山索道。
 
1972年置地收購牛奶公司,即策劃在薄扶林村旁邊的牧場興建置富花園。1983年牧場關閉,位於伯大尼修院附近的高級職員宿舍(1887年)、辦公大樓(1920年代)和兩座牛棚(1887年)空置,業權後來轉到政府手上。辦公大樓和牛棚已連同伯大尼修院一併交予香港演藝學院使用,高級職員宿舍則透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給予香港明愛活化。
  
今天的薄扶林區高廈林立,但仍有不少歷史建築未被時代洪流衝擊,其中薄扶林水塘、大學堂和伯大尼修院已列為法定古蹟,牛奶公司前高級職員宿舍、辦公大樓和牛棚亦獲評級。此外,方圓一帶還隱藏了許多與養牛有關的遺跡,如石圍欄、儲存牛糞的「牛屎湖」和儲存乾草的「草廬」未獲重視。這些都是香港罕有的工業文化遺產,因為密林掩蔽而不為外界注意,任由荒廢。
 
(圖片:作者提供)

陳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