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校長張翔今早(14日)電郵港大教職員及校友,指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一職經過全球招聘,並在1月14日的校委會會議通過委任;相信汪揚的國際視野、豐富的行政管理經驗和強大人脈,能帶領港大的戰略發展。
汪揚於2014年加入科大出任數學系系主任,並於2016年升為理學院院長,任內主導籌建科大廣州校園外,亦有份創立科大的大數據研究所。2020年10月,汪揚成為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現身兼科大數學系、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講座教授。
汪揚是國際知名學者,在純數學及跨學科數學範疇發表的研究論文超過100篇,不少更在頂尖科學期刊刊登,亦曾於2006至2007年間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課程主任。1990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汪揚,於1983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經學取得數學學士學位。加入科大前,汪揚在美國發展30年,曾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密歇根州立大學任教。
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職位自2017年起,大部分時間懸空。陷入時任校董會主席王沛詩與校長張翔不咬弦爭鬥的港大校委會,在2024年中通過多項副校長「洗牌」任命,包括指派原首席副校長王于漸「降級」出任掌管拓展的副校職位,選任決定被指是繞過校長,惹起不少爭議。爾後政府成立調研小組介入港大管治事件,王于漸亦於同年9月復首席副校原職。
汪揚:AI和跨學科是新趨勢
汪揚教授在上月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來港後的十年期間,覺得整個香港高教界都有長足發展,部分的世界排名跳升得特別快。汪揚也談到科研和大學發展趨勢:「AI的應用最後一定是跨學科的。有了AI的助攻,更是大大提升分子研究的效率,拓展已有的知識。任何產業如生物製藥的速度都有可能提高一個數量級。例如由十年研發過程,十億投資,十分之一的成功率一路升級」,今有AI幫助,很可能做到三三三,甚至一一一,是很有希望的行業變速。
汪揚指AI是未來重要賽道,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及化學獎兩獎都被AI人瓜分了,「這正是評審委員會對AI及跨領域科學應用的背書,第一是他們的認可,第二說明了他們認知到AI今後在科研的跨領域貢獻。」科研領域未來數年的賽道,汪揚認為是AI for Science,「是非常重要的賽道,而登頂需要新的力量」,AI新突破都是年輕人而不是院士們做出來。

現在的趨勢是由資深科學家跟年輕科學家團隊搭檔,資深科學家貢獻自身經驗,在較短時間內指出事情的本質、提出問題關鍵;汪揚形容如登山:「我們是富於經驗,但這是根據以前的知識積累下來的經驗,我們可以預判由東坡上山應該最好,可是我們自己沒能力登頂,最終闖關的一定是年輕人。」
延伸閱讀:〈AI是跨學科研究催化劑 卸任後專注AI for Science──專訪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