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16 2025 23:59: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美國「對等關稅」打亂秩序 香港背靠祖國共闖難關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香港打擊嚴重,好在香港於經濟轉型中有了起步,高科技含量在增加中,這樣令出口多元化,商品出口與服務出口結構也會產生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祭出「對等關稅」一招,全球經濟秩序大亂,漣漪效應隨即呈現,全球政治秩序大亂。有國家企硬跟美國對着幹,有國家靜觀其變,有些國家排隊向美國搖尾乞憐。香港在美國與中國博弈中,從來不是淨土。

美國對港政策的歷史與現實

這次美國要「懲罰」那些美國有巨額貿易逆差的國家,但過去10年,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伙伴中最高的。同樣是美國獲得順差的新加坡,遭加徵稅率10%,而香港則是34%。跟美國講邏輯、公平、正義,都是緣木求魚。美國對香港政策的歷史與現實,都是看香港有多大程度可以協助美國影響中國內地的戰略價值。而今美國要全面遏制中國,香港又被帶上,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香港有了很大的靠山。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由於地理上是中國的南大門,一直以來在中國國際貿易裏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近年金融功能也愈顯重要。美國對香港的政策,有過兩次重大調整,第一次是二次大戰結束前到韓戰結束後。

1945年1月美國國務院的文件(註)稱,時任總統羅斯福認為,「香港應該由英國人歸還給中國人和中國人應立即宣布中國治下的香港為一個自由港」。美國的立場是支持國民政府在日本投降後,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唯美國的國際政策隨總統人選而變──時隔幾個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之後,於1945年4月接任總統的杜魯門,通知英國時任首相艾德禮「從美國的立場來看,不反對由一名英國軍官接受投降」,即支持英國繼續統治這個殖民地。

二戰後,美國原本是支持國民政府在日本投降後,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唯隨總統人選而變。圖為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Wikimedia Commons)

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解放大半個中國,但到達深圳河沒有繼續前進,令美國搞不清中共的意圖;但美國中央情報局判斷,英國不可能守住香港。美國國防部1949年10月17日的一份文件稱:「從一開始美國在英國保留香港問題上沒有任何軍事或戰略利益。它進一步強調,在東亞總爆發一場大戰的情况下,參謀長聯席會議不考慮在任何情况下,美國會希望用武力去保住任何在中國大陸(包括香港)或朝鮮的立足點。」

從中可見,香港對美國沒有軍事或戰略利益(當時貿易量很小),當然不會動干戈去保香港。然而在朝鮮戰爭發生後,形勢有所改變。

由於中國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香港作為轉口港,歷來從事大量內地商品進出口的貿易與運輸業務,當然也在禁運之列,所有戰略物資都被嚴格限制進口與轉運。美國不但派人來查驗禁運的執行情况,還在細節加以監視,當時參議院顧問漢森於報告中寫道:在朝鮮捕獲的共產黨的裝備中認出一些香港製造的膠鞋後,香港總督立即停止向中國內地出口膠鞋。香港的出口因而驟降,出口到中國內地的總額從1951年1月的2.348億美元,到同年9月下降到0.888億美元。

上世紀韓戰後 美發現香港「新價值」

後來美國對香港的貿易政策又再調整,原因是發現香港的新價值。1953年美國國務院遠東事務局的一份報告稱:「香港具有大量的現實和戰略的價值,包括貿易、監聽站(後來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頂樓成為監聽中國大陸的總部),和援助被中共監禁或拘留的美國公民的基地。」美國駐港總領館的規模,一度比美方駐莫斯科的大使館還要大。香港作為美國窺視與暗攻中國大陸的窗口角色,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中國之後才陸續改變。冷戰期間美國要利用一切手段了解及影響中國內地,香港無論在情報蒐集及宣傳方面,都被利用作為基地。這個角色在香港回歸前後沒有發生重大變化,1992年美國制定的《香港政策法》也毋須修改。直到最近幾年,美國對中國政策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因而改變對香港的政策。

美國駐港總領館的規模,一度比美方駐莫斯科的大使館還要大。(Shutterstock)

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美國在情報蒐集及通過宣傳影響中國內地的功能被大幅削弱。而且美國遏制中國的做法,更多是採用貿易戰方式;香港如果被撇除在貿易戰之外繼續享受豁免,反而會影響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戰的成效。上世紀韓戰結束後,香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禁運中國大陸的豁免,是因為蒐集情報和宣傳功能對於美國而言,大於禁運漏洞。而今沒有這個功能,美國將香港納入對中國貿易戰的制裁範疇,加徵稅率與中國內地一樣,完全沒有討論餘地。反而,如果要求豁免,則要繼續寬容美國在香港搞情報與宣傳作為代價,特區政府不能做也不應該做。

香港經濟轉型起步 內地是靠山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香港的打擊,是嚴重的。雖然去年香港出口到美國貨品佔出口總額只有6.5%,但出口份額最大的中國內地佔59%,東盟佔8.7%,也會間接受到重大影響。美國這個政策的最後執行情况,有待觀察;打亂全球經貿秩序的影響,也在演進過程中,現在只能靜觀其變。好在香港於經濟轉型中有了起步,高科技含量在增加中,這樣令出口多元化,商品出口與服務出口結構也會產生影響。這方面中國內地是香港的靠山,可以帶領香港或者與香港一起闖過難關。

註: 有關美國文件的引述,來自葉霖著《在中國的影子下:美國對香港的外交政策1945-1972》一書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