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25 2025 03:14:2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特朗普「MAGA」背後的Lee Iacocca影子

我們不難從中理解特朗普強調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的用心,也可看到特朗普政策背後的亞科卡影子。

19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全球矚目,就連美國國內也出現對自身制度感悲觀的情緒。就在當時,曾任福特汽車總裁的Lee Iacocca(亞科卡),率領部下出掌佳士拿汽車(Chrysler Corporation)總裁,把這家瀕臨倒閉邊緣的美國公司從危境中拯救過來,奇蹟地東山再起。他那鍥而不捨、轉敗為勝的精神使人們為之傾倒,成為當時美國商業偶像第一人;但更重要的是,振奮了當時不少美國人對自我經濟制度的信心。

亞科卡在其熱銷自傳的最後一章,題目為"Making America Great Again"(MAGA)。這與特朗普在2016、2024年競選總統的口號一致。再者,以往用過此口號的,還有於1980年代以積極態勢對抗蘇聯的美國時任總統列根,其口號是"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我們使美國重新成為偉大國家)。

佳士拿前總裁的政府削赤計劃

事實上,亞科卡在1988年也曾一度認真考慮參選美國總統。今天重提亞科卡,絕不覺是明日黃花,因為經過對特朗普上任以來數月的觀察,其經濟和關稅政策有着濃厚的亞科卡影子。在亞科卡自傳中「使美國重新成為偉大的國家」一章裏的起始部分,首句是「目前,人人在談國民經濟赤字,由於幾年前我們幾乎喪失佳士拿汽車公司,我比大部分人稍微早一點就擔心這問題」(見該自傳中譯本《拯救沉船》)。

亞科卡自傳(Amazons)
 

當年美國政府赤字為1200億美元(2024年美國聯邦財赤1.8萬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4%)。亞科卡在書中稱,1982年夏天他寫了一篇文章發表於《新聞周刊》(Newsweek),提出一個削減半額財赤的辦法。他的計劃包括大幅減省政府開支300億美元(當中150億美元為國防開支,佔當年美國國防預算2.5%);同時增加進口石油附加稅以增加政府收入,估計為150億美元;然後,對加油站的油加15美分稅款,這樣又可使政府收入增加150億美元。

讀過該書這部分,對比特朗普對解決政府財赤的決心,及日前簽署的「對等關稅」行政命令,即宣布美國對其全球貿易伙伴設立10%「最低基準關稅」,以及對若干貿易伙伴徵收更高關稅,其意念與亞科卡的建議相似。不同的是,特朗普這次關稅措施,除了是為填補政府赤字,還有地緣政治及吸引外資到美投資設廠等其他考量。

我們是靠民意調查治理國家嗎?

對於後者,以關稅作為手段,吸引外來投資和鼓勵本地製造業,上述書本也有提及。亞科卡在書中還透露,在其文章發表後不久收到白宮來電,表示時任總統列根希望與他見面,地點是白宮。

列根在橢圓形辦公室迎接亞科卡時,手裏拿着《新聞周刊》的文章,表示:「李!我欣賞你在這裏所寫的東西。我也正為赤字過於龐大發愁。但我負責民意測驗的幕僚告訴我,對進口石油徵稅會是我所做的事情中,最不得民心的事情。」對此,亞科卡回應:「我們是靠民意調查來治理國家的嗎?難道領導能力(leadership)盡在於此?」

針對中國的對美出口,是這次特朗普加徵關稅的主要地緣政治目標。(白宮Flickr圖片)
 

事隔多年,美國今天政府財赤到了不能不認真面對的階段。在公布「對等關稅」時,特朗普稱「國家已進入緊急狀態」,提高美國競爭優勢、保護美國主權並加強國家和經濟安全,是美國當前最重大挑戰和任務,以此來展示決心。

針對中國的對美出口,是這次特朗普加徵關稅的主要地緣政治目標。當然,在列根時代,美國地緣政治對手是蘇聯,今天則是中國。為規避美國關稅,部分中國企業已將生產線轉移至墨西哥、南美和其他亞洲國家;今次的關稅則限制了中國內地廠商轉移生產線到海外的途徑。

同時,美國加徵關稅的另一個效果是鼓勵美國本土製造業發展。在亞科卡書中,他一再強調製造業對於成就美國作為「偉大國家」的重要:「拿掉美國製造業時薪10至15美元的職位,這等同削去美國整體製造業的根基,中產階層也因此被打垮。」

還有,這些基礎性的產業,也是與高科技、高技術的發展相輔相成,「我們用的機械人、我們所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computer-aided-design and manufacture)設備比任何人多,美國計算機部門最大的客戶,除國防工業外,便是汽車業,每部汽車上至少一台計算機,因此,『沒有底特律,就不可能有矽谷』」。亞科卡打趣道,「你不能把硅片放進紙袋便在零售店出售,它必須有一種用途」,因此不是要犧性基礎性的產業來發展高科技、高技術產業,兩者要一起發展。

綜上,我們不難從中理解特朗普強調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的用心,也可看到特朗普政策背後的亞科卡影子,亦看到特朗普期望利用關稅收入所得,減少對個人入息稅和利得稅之依賴,以削減政府財赤。

台積電、韓國現代汽車先後表示增加到美國投資建廠、提高本地就業。(Shutterstock)
 

於目前階段,如以成績來衡量,過去多月在關稅陰影下,台積電、韓國現代汽車先後表示增加到美國投資建廠、提高本地就業,現代汽車董事長更獲特朗普接見,被視為後者的部分政績。

由於時勢和客觀環境不同,亞科卡建議將削減政府財赤的矛頭指向國防開支,而特朗普則是通過馬斯克,將矛頭指向聯邦政府及其下屬機構的「冗員」和「不合理開支」。手法雖各異,但削減財赤的目標一致。

新政當下只是開端

特朗普的「新政」,特別是最近公布的徵稅計劃,衝擊全球大小國家。各國研究其影響及對策的同時,也應審視其施政對於改善自身治理,能否有所啟迪。就削減財赤而言,特朗普的「bite the bullet」,即硬着頭皮、勇敢面對執政難題的硬朗作風,與香港特區政府對於財赤的近乎放任施政,何者為優?擴大一點而言,美國通過民意和共識推動改革,與中國通過內部的「自我完善」,又如何比較?但無論如何,特朗普推動的改革,稱得上是百年巨變,目前只是開端。

最後,亞科卡是於2019年在美國洛杉磯離世;對他的高尚人格與熱忱,筆者致以崇高敬意。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尹瑞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