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03:40:1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未曾擁有過單位是遺憾

在高息環境下,賣樓是很正常,賣走之後搬去一個較細,但有煙火氣的單位,賣走之後收返億幾,咁都畀人笑,真係無奈。

星期三早上去茶餐廳,有一個客人問我是否得罪退休高官,佢發文嘲笑我賣自住樓,梗係唔掂,否則唔會賣自住樓。老實說,今時今日,我唔會話自己好掂,但又唔係唔掂,只能說並不是銀行迫我賣樓,而是我覺得兩公婆住5000方呎的單位,唔止浪費,簡直是奢侈。

高息下賣樓很正常

在高息環境下,賣樓是很正常,賣走之後搬去一個較細,但有煙火氣的單位,賣走之後收返億幾,咁都畀人笑,真係無奈,最無奈的是被一個從未擁有過物業的退休高官嘲笑,可能退休高官認為自己仍然位高權重,可以隨便嘲笑別人。

老闆話有很多退休公務員到茶餐廳食飯吹水,他們不滿意香港政府點解畀公務員宿舍給他們,一般公務員宿舍不但很大,而且環境又好,令到他們從不考慮買樓,蹉跎歲月,到退休時仍未買過一個單位,成為一件遺憾的事。

現實更悲慘,退休後要搬去一個細一半,環境差很遠的單位,不少退休公務員都話很難接受,所以,見到有人賣樓,尤其是相熟的人,不期然會發文嘲笑。

風平浪靜或都要賣樓

有樓的人賣樓是極之正常,唔好講現在是應銀行要求,降低借貸比率而賣樓,就算風平浪靜,樓價節節上升時都要賣樓,不過是將手上素質最差,收益唔好的物業賣走,我叫這個方法做「逢三退一」,但是很痛苦,因為賣走之後樓價大多數會繼續上升,唔傷心就假。

有很多一生未曾擁有過一個單位的人,其實他們的收入是不錯,但很可惜,由於有宿舍或房屋津貼,他們是唔會買樓,到退休之後仍然要租樓住,並且會比以前的宿舍細很多,他們的特點是嘲笑那些賣自住樓的人。其實他們不知道,別人亦嘲笑他們一生人未曾擁有過一個單位。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湯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