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股收市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稱此舉為經濟獨立的關鍵一步。美國政府隨即向全球185個國家實施「基準關稅」和「對等關稅」政策,對部分商品徵收高達50%的關稅,其中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累計達54%,並針對汽車行業全面加徵25%「行業性關稅」。
特朗普同時警告各國「不要報復、保持克制」,結果事與願違,引發國際社會集體反擊。
多國反制 美國陷入圍剿困境
僅個別小國,例如越南、柬埔寨,無力求饒外,迅即遭到各大國的反制。
不足48小時內,中國雷霆反擊,公布多項反制措施:
稀土出口管制:對16家涉及軍工、無人機、芯片開發等領域的美國實體,限制7種稀土元素出口。由於中國稀土提煉和供應佔全球80至95%,直接影響美國軍工產業,例如F-35戰機的高溫磁體和核潛艇的關鍵材料供應面臨風險。
關稅報復:對美國所有商品,包括機械電子、農副產品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並且暫停6家美國糧企的檢疫許可,對11家涉台軍工企業實施業務禁令。
其他主要貿易夥伴亦陸續回應:歐盟對美國牛肉、威士忌等商品加徵關稅,並計劃擴大至汽車領域,同時啟動反制機制,限制美國企業參與公共採購;加拿大威脅對美國汽車加徵 25% 關稅;巴西就美國鋼鐵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申訴;日本因未獲豁免承諾,考慮對美國農產品採取反制措施。
中國反制 精準七寸擊中要害
中國反制措施,打蛇打七寸,直指美國產業命脈:
軍工與高科技產業:稀土管制導致美國2025年計劃生產的160至180 架 F-35 戰機(總投資 200 億美元)面臨生產延遲,核潛艇建造每艘所需約4 噸稀土材料供應鏈風險上升。
農業出口:美國農產品出口額佔總出口 8%,中國關稅加劇其滯銷問題,農民收入預計下降 15%-20%。
產業轉移效應:部分低端產業已被轉移至東南亞,美國同時加徵東盟關稅,反而加速其國內必須品價格上升。
此外,中國通過國際訴訟和實體制裁,從法律和產業層面全面回擊美國單邊主義,強調對國際規則的捍衛。
美國製造 美國夢碎亂象叢生
特朗普力推的「美國製造」計劃面臨多重打擊。
產業困境:軍工、汽車零部件產業因供應鏈中斷,成本上漲 12至18%,訂單流失至歐亞市場。
農業危機:農產品滯銷引發全國超過1200場的農民示威,要求政府取消關稅政策。
民生壓力:超市貨價普遍上漲8至12%,部分生活必需品出現搶購現象,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近五年新低。
總括而言,美國試圖以關稅手段重塑產業格局,卻導致自身陷入經濟與外交雙重危機。全球貿易夥伴聯合反制,美國出口額預計全年下降 1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美國經濟增速可能因此放緩2.3個百分點;國內批評聲浪高漲,兩黨均質疑政策的可行性,部分企業開始尋求遷廠至墨西哥或東南亞。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解放日」,只是痴人說夢,不僅未能振興製造業,結果僅是一顆自制關稅核彈的「孤芳自享」。不從根本源頭提升美國製造業的弱項,受苦的是自己人民。雖然中國和世界也難逃短期全球經濟動盪,但中國「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的自強不息,怎會因此而被阻撓自身的發展。
順帶一提,中國的反制措施,多處直指美國與台獨的交易關係,反映反制已涉及國家安全,是一個清晰明確的訊號。
「關稅核彈」 二之一
原刊於文匯網,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