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19:58:2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科技創新引領香港綠色轉型

香港如能以科技為槓桿,整合資本、數據與創新能量,不僅能實現碳中和目標,更可成為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規劃的引領者。

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頻發,香港作為亞洲金融核心,正面臨淨零轉型及城市韌性不足等挑戰。然而,危機亦是轉機──人工智能(AI)、雲端運算、新能源技術等科技的突破,正為香港開闢一條新路徑。從綠色金融工具到企業低碳轉型,科技不但帶動效率革新,更重塑產業規則,讓香港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引領綠色革命。

綠色金融:資本流動的科技催化劑

綠色科技研發須龐大資金支持,而香港的金融體系正扮演關鍵角色。透過發行綠色債券,港鐵成功籌集資金改善能源效益、推動生物多樣性和保育。投資機構如貝恩資本 (Bain Capital)則聚焦初創企業,注資怡斯萊(EcoCeres)研發生產可再生生物燃料,應對氣候變化。

截至2024年8月31日,政府已在可持續債券計劃下成功發行接近2200億港元等值的綠色債券。此外,寧德時代於香港科學園設立香港科技創新研發中心,總投資額超過12億港元,並成立國際總部及國際投資中心,助推香港在新能源及綠色科技的快速發展 。

企業革新:數字化重塑綠色轉型

企業可持續轉型的核心,在於以科技改進資源管理。太古地產已在內地和香港的多個地產物業投入戰略部署,接入施耐德電氣的物聯網(IoT)架構平台,預計每年將節省10至20%的能源成本。

另一方面,物流巨頭順豐推出豐和平台,構建數字化碳管理系統,支持全環節碳排放核算與管理。該平台覆蓋包裝、運輸、中轉等60餘個物流場景,提升碳排放透明度。通過先進數據分析,順豐估算年均減少碳排放超過200萬噸,車輛耗油量降低1至5%,航空燃油減少超過4000噸,以實現低碳智慧營運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政府已在可持續債券計劃下成功發行接近2200億港元等值的綠色債券。(Shutterstock)
 

氣候韌性:大數據及AI驅動的城市風險防線

極端天氣已成新常態。根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AI與可持續發展展望》報告,AI可透過先進數據收集與分析,提升氣候風險分析的準確性。它能精準快速發現排放趨勢及異常,預測未來排放,為戰略規劃提供見解。

此外,AI能運用特定風險模型,幫助利益相關者有效分配資源,降低風險,並創造投資機會。香港正以科技構建城市防災網絡,天文台積極評估AI在氣象預報方面的應用,並於2023年開始運行實時AI天氣預報模式,並在「地球天氣」網頁上提供其預報產品。

綠色轉型不能靠單一技術或政策取得成功,實須金融、企業、城市治理三方發揮作用,擴大政策創新,推動金融賦能,加速產學聯動。香港如能以科技為槓桿,整合資本、數據與創新能量,不僅能實現碳中和目標,更可成為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規劃的引領者。

商界環保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