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07 2025 02:25:2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台海戰雲密布 盧兆興:軍演是遏制台獨親美反中的姿態展示

盧兆興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旨在經濟利益上討價還價,中國軍演公布為力遏台獨,在中美領導人會面前,短期內未立即影響台海局勢升級,但顯然台灣將是雙方元首會面時重要的議題。

周二開始一連兩天(1日及2日)中國於台灣東、南、北三面沿海展開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的軍事演習,而台北則派遣艦艇應對,台海局勢霎時戰雲密布。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相信,未來數月台灣問題的認知戰會升級,但台海局勢暫不會提升至更高層面,在中美元首即將會面之前,中國軍演暫時是一次姿態性的軍事操作。而台灣問題認知戰升級,將促使美方直接與中方討價還價的機會,有可能為台灣式一國兩制逐步明朗化提供契機。

台連串動作觸動神經

盧兆興分析,中美雙方於台海互動有多個原因,一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往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時,曾提醒美方不應向台灣售武,就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前,中方對美方已作出警告;二是台灣政府最近的一連串舉措,包括有人呈請彈劾國民黨的立委和議員,以及賴清德推出所謂「17條」針對兩岸人民的互動,如果台灣與中國內地人接觸,便有可能違反台灣本土法例或國家安全的憂慮;三是台美關係變得非常密切,其中最典型例子是台灣行政院聘用日本自衛隊前自衛隊統合幕僚長的岩崎茂為政務顧問。

從種種跡象顯示,盧兆興認為台灣當局的做法「已觸動了中央政府的神經,甚至到了紅綫的地步」,所以今次中美雙方的軍事活動便是在此大環境下發生。

沖繩島嶼疏散計劃 駐日美軍升級

近日台海局勢逐步升溫,並且引發區內擔憂。3月27日,日本政府因應「台灣有事」等情況,首度發布沖繩偏遠島嶼的疏散計劃,包括在約6天內撤離約12萬沖繩先島群島居民及觀光客等,安排前往九州和山口縣共32個市町安置。雖然事件被視為應對地震或海嘯等大型災害的預備部署,但外界相信部分原因與軍事考慮有關。

赫格斯訪日是他為期一周的印太地區之行最後一站。(日本國防部)
 

3月30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斯(Pete Hegseth)在東京出席聯合記者會時宣布,美日同樣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有必要加強雙方軍事合作,國防部已開始將駐日美軍升級為聯合部隊總部的第一階段。赫格斯稱,美軍升級將有助於提升該司令部與日本聯合作戰的能力,然而,針對赫格斯的言論,中國外交部批評美方言論是煽動他國當「炮灰」。

赫格斯訪日是他為期一周的印太地區之行最後一站,也是他出任國防部長後首次訪日,之前他已經前往夏威夷、關島、菲律賓和硫磺島,期間他與美國高級軍事和文職領導層會面。 

關於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威脅,赫格斯表示,美國致力於在整個美國印太司令部的行動區域(包括台海兩岸)維持準備就緒、強有力和可信的威懾。其言論暗指中國為地區穩定的主要威脅。

斥美方煽動別國家當「炮灰」

針對赫格斯的鷹派言論,中國外交部於3月31日指摘美日兩國,尤其是日本曾對台灣進行侵略和殖民統治,在台灣問題上應謹言慎行。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一貫主張,美日軍事安全合作不得針對第三國,不得危害地區和平發展。美方以所謂『中國威脅』為借口,挑動意識形態對立,鼓動分裂對抗,甚至煽動個別國家充當美國維護霸權的『炮灰』。地區國家對此應該提高警惕,嚴加防範。」

美日加強軍事合作,實際是威懾中國,顯然已觸動北京的神經,除了外交部口頭駁斥,在赫格斯離開日本後,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於4月1日組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周邊舉行聯合演訓,在周三(2日)在台灣東南北三面海域進行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的軍演。雖然軍演過程是無實彈進行,但台灣軍方亦全程監視中國軍艦的海上推進行動,形勢外弛內張。

中國軍演暫不影響台海穩定

盧兆興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由於中美正討論讓習近平與特朗普(今年6月)在美國會面,所以今次中國軍演模擬封鎖台灣,相信是高峰會議前的姿態性展示。」他認為,特朗普採取交易外交(transactional diplomacy),重點是在經濟方面採取討價還價的策略,這些姿態性動作暫時不足以影響台海局勢的穩定,但顯然台灣將是雙方元首會面時重要的議題。

盧兆興認為台灣當局的做法已觸動了中央政府的神經,甚至到了紅線的地步。(灼見名家圖片)
 

據他分析,中美雙方於台海互動有多個原因,一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往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時,曾提醒美方不應向台灣售武,就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前,中方對美方已作出警告;二是台灣政府最近的一連串舉措,包括有人呈請彈劾國民黨的立委和議員,以及賴清德推出所謂「17條」針對兩岸人民的互動,如果台灣與中國內地人

台軍操傘演練

面對4月1日及2日解放軍東部戰區的軍演威脅,台灣軍方的正常訓練亦不鬆懈。陸軍空訓中心在台灣屏東縣潮州跳傘場進行高空滲透跳傘訓練,傘教組教官及學員,搭乘空軍C-130H運輸機,先後自1250呎及4000呎高度一躍而下,順利着陸目標區,展現勤訓精練的成果。

為強化台灣軍方高空滲透跳傘戰力,並培育師資種能,空訓中心傘教組教官以高空傘及滲透傘,跳出機門以自跳自拉方式張傘,展現熟練的操傘技巧、精準進入目標區,而參加基本傘訓練的五名學員則在1250呎高空跳傘,一朵朵傘花在天空綻放壯麗景象,令不少人駐足觀賞。

東部戰區於微信及微博平台連續發布宣傳影片與海報。(東部戰區微博)
 

有趣的是,東部戰區於微信及微博平台連續發布宣傳影片與海報,其中一段名為《炮彈》的動畫,將賴清德描繪成一隻卡通昆蟲,被筷子夾在燃燒中的台灣上方。動畫字幕寫道:「寄生蟲毒害台灣島、寄生蟲掏空台灣島、寄生蟲招致最終毀滅。」

盧兆興指出,對中方來說,台灣必須認同九二共識和支持一中政策,並在台灣式一國兩制上取得進展,美方則強調台海穩定,預期雙方會在各自的底線上討價還價,由於特朗普政府事事講求經濟利益,除了台積電轉移生產線至亞利桑那州外,還有哪些台灣可以為美方帶來的經濟利益呢?這些都需要再觀察。

此外,有軍事專家認為,這次軍演本質上仍是「灰色地帶襲擾」,與去年「聯合利劍」和無名演習並無太大差異。至於中共宣稱「多向抵近台島」一詞,專家也認為這是中共在玩文字遊戲。

軍演對台獨勢力是有力遏制

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施毅當日表示,這次聯合演訓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嚴重警告與有力遏制。對此,美國白宮重申反對任何透過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在4月2日記者會上引述國家安全顧問的訊息稱:「總統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的重要性,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並重申我們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現狀的行為。」

據CNN稍早報道指出,中方近期的軍演加劇了台灣的擔憂,尤其是在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正在重塑美國與全球關係的背景下。

另外,歐洲聯盟對外事務部(EEAS)周二發表聲明,直指「中國大陸圍繞台灣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正在升高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並重申台海和平穩定,對區域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繁榮具有戰略重要性。歐盟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任何令局勢進一步緊張的舉措,相關爭端應透過兩岸對話加以解決。

中央電視台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於4月2日表示,針對賴清德謀獨的出格言論,從利劍到海峽雷霆的行動代號變化,說明解放軍遏獨的軍事選項十分豐富,工具和手段亦愈來愈多,對賴清德和台獨分裂勢力而言,解放軍是箭在弦上,聽令俯打,就像高懸在台獨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出鞘,也似高懸在台獨頭上的一把重錘,雷霆猛擊。

中方或封堵台灣戰略通道

隨着台灣近年加強武備,亦自美購入先進武器,外界認為台灣有一定軍事力量,但若然中方圍堵台灣海域,局部中斷其重要的戰略通道或能源通道,讓其自亂陣腳,對台灣安全風險不可小覤。

中國軍事科學院付征南指賴清德挑釁在先。(賴清德Facebook)
 

中國軍事科學院付征南指出,軍演要正告賴清德當局謀獨更甚,解放軍的行動會更進一步。他說賴清德政府抛出的「17條」策略,打着所謂大陸威脅的旗號,實施打壓異己的政治目的,賴清德挑釁在先,把中國定為境外特別關注要道,重要的戰略通道,或稱重要的能源通道。

他引述台灣經濟部門的統計,最近幾年台戰略資源的對外依賴程度高達96%以上,糧食的高達70%以上,依賴進口的石油天然氣儲備也就7至10日,這意味着台灣一旦失去海上供給線,島內資源會快速消耗枯竭,社會秩序陷入混亂,民生必受影響,海上供給線一旦被切斷,台島立刻變成死島。台灣南北長不超過400公里,東西最寛不超過150公里,無什麽防禦縱深,而且缺乏戰略資源和能源,台灣將面對補給困難的情況。

未來兩三個月認知戰必定升溫

盧兆興預期,未來兩三個月台海緊張關係會再升溫,基於賴清德政府所做的動作,刺激中方的神經,加上美軍在台海加強巡視活動,所以認知戰一定會升級,但不會提升至更高層面。盧兆興特別提到,美方在協調俄烏停火上直接與俄羅斯商討烏克蘭前途問題,所以他相信,隨着台灣問題認知戰愈益緊張,將促使美方直接與中方討價還價的機會,有可能為台灣式一國兩制逐步明朗化提供契機。

不過,對於日本在沖繩進行的軍事演習,盧兆興相信與傳聞或預測的地震和南海海嘯的關係較大,但日本對台灣問題的軍事考慮已非始於今年,日本一直對台灣的政治及軍事穩定深感憂慮,所以過去多年日本已經加速對台海的情報搜集,亦增加台海附近日本島嶼的軍事部署,加上前述的自衛隊前官員獲行政院聘為政務顧問,所以對日方而言,台灣有事,會影響國家安全及地緣政治的形勢。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