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不需要「快速通關」?
帶孩子去遊樂園,每項設施都要排一小時。園方很「貼心」,只要多付150元,就可以走幾乎沒人的快速通關道。
嗯......該帶他走嗎?我不想讓他從小就覺得人生有捷徑,只要花錢,就可省去生活中的麻煩。麻煩可以培養耐心,而耐心是錢買不到的。
另外他也得學:等待是生活的一部分。起床後不可能分分秒秒都有趣,每個人都必須做一些枯燥的事。試着享受這些無趣的過程,或至少熬過它。等待本身,是遊戲的第一關。等待,讓遊戲更好玩。
唉,但這些是大道理,大人都懶得聽,別說小孩。

我看他爬上欄杆,眺望已經開始玩的小朋友,彷彿被困在監獄,仰望自由的天空。我試着講故事給他聽,但他只想看手機。
好不容易輪到我們,結果設施不如預期好玩。連我都覺得枉然,別說他了。
於是我想:等待固然可以培養耐心,但我也不想讓他以為只要等待,人生就會扭轉。身為大人的我們都經歷過,花時間去等不值得的人或事,只是浪費了可以追求其他人和事的青春。
經歷愈多 愈知道哪些值得、哪些不值得
乖乖排了兩輪,體會過「耐心」。然後我買了快速通關券,體會「通關」。
然後我發現,快速通關並不會讓設施更好玩或更不好玩,但它的確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玩到更多。也就是說,錢未必是花在減少麻煩,而是增加機會。本來一天只能玩5樣,現在可以玩10樣。
玩得愈多,就愈知道哪些值得、哪些不值得。於是下一次再到遊樂園,知道哪些值得排隊、哪些根本別碰、哪些值得用「快速通關券」。比如說,旋轉木馬不值得用,因為需求較少,每次供給的數量較多。賽車絕對值得,因為可以訓鍊很多技能,但每次供給的數量很少。

人生意義在「通關」 嗎
人生是一個遊樂場,大人也在各個「遊樂設施」之間排隊。插隊和走捷徑當然不行,但苦守寒窯也沒必要。活一遭的目的不是「快速通關」,甚至不是「通關」。談戀愛、養小孩、品嚐美食、林間散步……有些事的美好在於「過程」,而不在「完成」。
但快速通關道還是有價值。它讓我們有更多的體驗,學會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來追求想要的。後悔是難免的,但每一次後悔,就增加一點智慧。
苦等+砸錢,我們度過一天。離開周末的遊樂場,我帶他慢慢走向人生的遊樂場。他要進入的遊樂場,比我去過的複雜。我無法教他怎麼玩,只能陪他玩一次。
背後的摩天輪,緩慢地旋轉。座椅上的燈,像是可以摘的星星。
「想去摘星星嗎?」
「我不敢坐。」
沒關係,再等等吧。這已是美好的一晚,他不需要再過關了。
原刊於作者Facebook專頁,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