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06:39:4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美國重新實施戰艦外交 港口遏制中國是陰毒招

英國使用「戰艦外交」在中國掠奪,將中國尚在萌芽發展階段的民族資本與民族工業扼殺於無形。而今,中國已經有能力抵禦任何外國的武力脅迫,國企、民企不但在國內有自由發展的空間,還有充裕資金、技術及管理能力對外投資。根據長和集團出售港口的交易所透視的問題,比併是在中美以外的第三方。

香港長和集團宣布,有意出售旗下港口公司持有的八成資產予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意見和責罵蜂擁而至。由於目前交易還沒有完成,各有關企業都沒有發表詳盡解釋,所引發的評論也只能局限在缺乏了解內情的範圍。這裏也依樣畫葫蘆,按外交部對此事的唯一評論──「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作為根據,分析美國的經濟脅迫手段和霸道霸凌行為。

「戰艦外交」的例子如英國對清政府,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城下之盟《南京條約》。(Wikimedia Commons)
 

美國由「戰艦外交」到「美元外交」

外交部發言人在評論時沒有點名美國,但呼之欲出;反而是「經濟脅迫」和「霸道霸凌」指的是什麼,則值得研究。美國在最近幾十年,特別是在冷戰時期,反覆使用「戰艦外交」脅迫弱國。後來美國發覺不用戰艦也可以達到脅迫目的,就改用「大棒外交」。再到後來,根本毋須大動干戈,用「美元外交」已經可以盡收世間財富。弱國在沒有貨幣升跌自由的情况下,只能臣服於美國。弔詭的是,現在美國要「再強大」,意味着可能已經不夠強大,才要「再」;而「金融外交」或者「美元外交」稍微受到衝擊,又再祭出「戰艦外交」。

「戰艦外交」(gunboat diplomacy)是指用武力成就外交目標。用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名言,「一艘航母能頂10萬噸外交(an aircraft carrier is 100,000 tons of diplomacy)」,意思十分清晰,而且毫不掩飾。美國並非始作俑者,英國還是「日不落國」時也施展過這一招。

英國的船堅炮利,清政府於鴉片戰爭中幾乎毫無還擊能力;簽訂的城下之盟《南京條約》,不但割讓香港島,還要五口通商。我們的語境中,「五口通商」好像是一件好事,通商能不好嗎?時至今日,還有不少政府在介紹城市時用「開埠」一詞,如福州市政府網頁就轉載文章說「1844年,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福州,正式開埠」。好像沒有耆英這個「民族大英雄」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福州還不是一個埠。英國人的描述,可能不用掩飾其「戰艦外交」成就,直接就用「forced open five ports」。

美國的生產模式,早已無法抵禦中國廉價商品對美國市場的滲透。(Shutterstock)
 

美方擬對華船舶徵附加費 或嚴重打擊中國一帶一路

雖然手段相同,但在不同歷史背景,用意顯然不一樣。英國用戰艦,迫使不願意的清政府以英國人的條件敞開大門通商。現如今美國用武力,迫使已經自由通商的口岸,重新制訂有利於美國利益的條件來通商。特朗普準備出台的港口附加費,目前計劃是要求美國港口對中國製造或與中國相關的船舶,徵收高額靠岸港口費;對於第三方使用中國製造的船舶運載外國產品去美國,也要徵收港口費。這個做法一旦得逞,將來很可能就會用於脅迫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外國港口,也要對運載中國產品及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額外港口費。

這一招確實是「一劍封喉」的陰毒招──中國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幅增加,不但影響中國的國際貿易,還會令中國一帶一路策略遭到嚴重打擊。早前巴拿馬在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訪問之後立即宣布退出一帶一路,可見一斑。

英國使用「戰艦外交」在中國掠奪,將中國尚在萌芽發展階段的民族資本與民族工業扼殺於無形。而今,中國已經有能力抵禦任何外國的武力脅迫,國企、民企不但在國內有自由發展的空間,還有充裕資金、技術及管理能力對外投資。美國的生產模式,早已無法抵禦中國廉價商品對美國市場的滲透,而今連一些高科技產品的競爭力也不如中國商品,才會使出針對中國的徵收港口費。黔驢技窮先不去說,唯目前只能管得住美國境內的港口。這一仗如何打下去,還要拭目以待;但根據長和集團出售港口的交易所透視的問題,比併是在中美以外的第三方。

長和集團若然如數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側等43個港口,將來大部分肯定會成為美國囊中物。(Shutterstock)
 

長和集團有意出售的港口,除了巴拿馬運河兩側的港口,還涉及其在全球20多個國家,處於中美洲、東南亞、澳洲、非洲乃至歐洲的逾40個港口和配套物流網絡。中美兩國的影響力在這些國家有差異,但總體來說美國還是佔上風。按照「戰艦外交」的實力分析,美國在北約組織的軍費開支,比其他成員國開支的總和還要多,而且在北約其他國家還有8萬駐軍;於韓國除了有2.8萬名駐軍,還設置各種導彈和導彈防禦系統。這些國家在「戰艦外交」脅迫下,只能俯首帖耳。歐洲各國在被撇開於美俄就烏克蘭停火談判以外,才如夢初醒般說要擺脫對美國國防的依賴。先不說是否能夠團結一致追加國防開支,特朗普雖然「出口術」威脅撤出北約,唯美國肯定是不會放棄在軍事上控制歐洲的戰略。

中國如何「決戰千里」 值得關注探討

長和集團若然如數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側等43個港口,將來大部分肯定會成為美國囊中物。美國利用這些港口遏制中國外貿與一帶一路策略所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但中國目前還不能在「戰艦外交」的做法上以牙還牙。如何能夠以最有效方法做到「決戰於千里之外」,才是值得關注與探討的問題。

特朗普政府可能是沒有大招,可能是由於其任期只有4年而不願用和風細雨的方法說服弱小國家配合;更大的原因,是特朗普毫無道德底線的行為。中國直到目前只是不點名譴責這種霸道霸凌行為;是否還有後手,不得而知。唯從中美兩國準備拼個你死我活的態勢來看,好戲一定還在後頭。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