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24 2025 18:51: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馬時亨:香港要改革公共財政 實現量入為出

馬時亨表示,香港需要改革,建議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並改革公共財政系統,最終實現量入為出的平衡預算目標。
整理:羅耀強 攝影:文灼峰

富衛集團主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周一出席論壇主題演講時表示,香港應該從多方面着手進行改革,包括與中央政府緊密合作、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增加香港旅遊景點,以及對公共財政系統進行改革。

馬時亨於3月17日出席以「在變局中,香港如何打開一個新的經濟局面」為題,由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恒生大學、《信報財經月刊》主辦和本社協辦的周年公開論壇,同場講者包括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

馬時亨認為香港需要改革,建議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並改革公共財政系統,最終實現「量入為出」的平衡預算目標。

金融業表現良好 零售旅遊受衝擊 

1997年香港GDP約為1774億美元(約13837億港元),儘管現今增至近4000億美元(約31200億港元),但佔全國GDP的百分比卻由18.4%下降至2.1%。馬時亨表示,香港的金融業、股市、銀行保險等領域表現良好,但部分領域例如貨櫃碼頭和科技創新面臨挑戰,零售業和旅遊業亦受到內地消費和科技發展的衝擊,消費和旅遊收入下降。

實際上,現任特區政府在各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作為貿易發展局候任主席,馬時亨表示,未來將會着力推動貿易數碼化,研究將香港打造成為供應鏈樞紐,並且繼續擴展國際網絡,透過技術和創新改革香港產業。

他認為,特區政府未來須持續加強與中央政府合作,將更多集資活動引導至香港,同時改革系統配合。

馬時亨表示,香港的金融業、股市、銀行保險等領域表現良好,但部分領域例如貨櫃碼頭和科技創新面臨挑戰。
 

充份利用北都 發揮大灣區潛力

此外,馬時亨亦提出,需要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發揮大灣區的潛力,吸引更多的企業落戶香港。他坦言早前曾被問及特區政府應該如何部署時,當時他回應指「因時制宜,大刀闊斧」,但現在看來,不僅特區政府需要努力,各行各業亦都需要注入新能量。他認為香港需要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發揮大灣區的潛力。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指出,大灣區消費已趨融合,但資金流、投資、專業服務等方面仍待進一步互動,「香港一方面又想保留自己的特色,包括普通法、各種制度和國際優勢,又想要國家經濟發展大局的配合,但仍未找到平衡點」。何順文認為香港需要在其中重新找到身份認同,並強調中國和香港都不應該盲目跟隨美式放任自由市場制度,要參考、學習及作融合、修正。

馬時亨與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左一)、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中)、仲量聯行主席曾煥平(右三)、《信報財經新聞》總編輯鄧傳鏘(右二)等嘉賓合影。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