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08:43:4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關於中國經濟的十一項建議

作為一個為追求真理而做學問的人,作品能否傳世非常重要。我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依我建議的我當然高興,不依我的也無所謂。

十一項建議

 
今天我要提出的十一項建議如下:
 
(一)新勞動合同法一定要取締或替代。此法是中國經濟發展從極盛轉向疲弱的導火線。因為此法,二○○八年我說清楚,中國的成功改革只有二十九年,不到三十年。我發表過十一篇文章,大聲疾呼,力陳該法會是中國經濟發展從強變弱的轉捩點,皆如石沉大海。不久前樓繼偉先生說該法要修改。這不對,該法要撤銷,或以私訂合約替代,不要改。
 
我研究經濟超過半個世紀,被西方譽為合約經濟學的創始人。該洋洋九十八條的勞動合同法是從西方抄襲過來的,百鳥歸巢,亂抄一通,合同或合約的用途何在他們沒有考慮過,是悲劇。我們要知道勞動力或生產要素合約是一種產品市場合約的替代,用以協助謀取分工合作可以帶來的巨利。該合同法大幅提升了分工合作的交易費用,使工廠紛紛拆細,也使外資見而生畏。雖然不少地方幹部招商時說不執行該法,但打起官司法庭要判案。恐嚇或勒索的行為無數,受益的是一些小律師及專於搞事的人。一般不會推到法庭那麼高,以小款和解常見。當然,該勞動法對從事高檔產品的大機構為禍較少,但高檔的發展不能沒有低檔次的在下面支持。
 
我的建議,是採用合約退出的方法來逐步替代政府的勞動合同法。這是說,勞、資雙方可以選用私訂的合約,你情我願,條件如何政府不要管。凡有私訂合約的,政府的合同法無效;沒有私訂合約的,該法依然有效。
 
(二)不要讓社保毁滅中國的文化。社保也是從西方抄過來的。在美國,他們的社保有兩次近於破產。我們要知道他們的文化跟中國的不同。在美國,子女讀大學往往要向父母借錢,而父母老年衣食無着時,子女往往不救。社保因而有其需要。中國呢?我們論孝,而子女不在親朋戚友會照顧也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認為這些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痛西方沒有聽過。
 
中國的孝道文化可見於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我的闡釋,是論孝可以減低社會的交易費用,所以歷久猶新。聽說有一位海歸的經濟學家反對中國論孝。此君讀得太多番書尚屬難怪,連交易費用也沒有聽過卻奇哉怪也。
 
還有一事。在西方,社保投資的平均回報率一般遠低於市場投資的平均回報率。原因何在不好說。撤銷社保工資會增加,讓受僱者自己儲蓄與投資是正着。
 
我最擔心的,是連文化大革命也革不掉的中國孝道文化,有朝一日會灰飛煙滅,被從西方引進的社保不革而掉!社會的交易費用因而提升,天倫之樂變為陳跡。這是嚴重問題。文化這回事,不可以招之即來,如果中國的孝道因為引進西方的社保而消失──持續下去一定會消失──在今天的世界,會一去不返。那是誰的責任?我在這裡勒碑誌之!
 
(三)要讓內地市場保護文物。這幾年我為見到中國的出土文物在國外的拍賣市場大量湧現而感到心痛。不是不喜歡見到老外欣賞中國的文化,而是知道文物的大量外流是因為北京不容許這些文物在自己的市場成交。
 
我當然不贊同盜墓的行為,但公有的土地是無從禁止的。據說文物出口不難,因為海關人員分不開孰真孰假──事實上假貨不少。容許出土文物在內地市場成交會鼓勵這些文物留在中國。這也會鼓勵盜墓。但土地公有是一個大麻煩,無從拆解。
 
這些年北京重視──非常重視──中國的文化與文物,是好事。源於地下市場,今天內地有很多民營博物館展出不少出土文物。想來愛國之心,人皆有之。要鼓勵這些文物多留在國內,我想不到有什麼方法能比得上放開內地的文物市場,讓市價挽留。再者,喜歡研究或欣賞中國文化的人,拿着一些實物在手觀摩是遠勝到博物館隔着玻璃看。
 
(四)灰色地帶目前不要管。說起中國的文化,宴客與送禮都是我們的文化傳統,遠比西方來得誇張。想想吧,跟美國的朋友一起到餐館進膳,結賬不僅各自付錢,就是小賬也分得一清二楚。中國呢?我見過互爭付賬而打起架來!過年過節的紅包與送禮的慷慨不僅老外聞所未聞,就是香港人也沒有那樣誇張。
 
目前的問題是因為肅貪,北京大事約束送禮與宴客的行為。我曾經提出在縣際競爭的制度下,地方幹部與投資者是合伙人,送禮與飲食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
 
這裡我們不能排除一些宴客與送禮(尤其是後者)屬貪污行為,而在貪與非貪之間有好一片灰色地帶。我的建議,是在目前的經濟困境中,這灰色地帶北京最好不管。我們要等經濟回復到十年前的活力,才考慮這灰色地帶要怎樣劃分得清楚一點。
 
還有一事。我們知道有些非常能幹而對國家作出過大貢獻的幹部被關了起來。但中國的文化傳統有將功贖罪的說法與典故,在經濟環境霧靄沉沉的今天,我希望習近平先生考慮一下「將功贖罪」這個中國文化傳統。
 
(五)縣際競爭的獎金要補充。中國的縣際競爭制度的優越性曾經冠於人類歷史,我曾經花了四年研究,寫過一本小書解釋了。目前的一個重要麻煩,是作為獎金最重要的源頭──空置的土地──今天是愈來愈少了。給幹部們大幅加薪是走新加坡與香港的路,中國目前辦不到,就是辦得到也不會有獎金制那樣有活力。北京應該不難想出其他增發獎金的方法。
 
這裏我也建議北京考慮索性把近於一個商業機構的縣改為源於英國的公司制。今天在美國,無數的城市皆以有限公司的規格與法律處理。這不是淺學問,源於英國,為的是要劃分清楚城市與上頭之間的權利與任務。但西方的城市公司只限於處理公務,不做生意,雖然在法人與法律的規格上跟做生意的有限公司相同。我們知道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單位,中國的縣有很悠久的歷史。在這裡我建議試行中西合璧,讓縣受到一家有限公司的規格與保護,說不定他們可以各自想出自己的獎金制。只要他們管理得宜,市與省上頭有合理的稅收,就放他們一馬。
 
(六)讓醫生掛牌會牽一髮動全身。儘管不少朋友向我們投訴,但比起西方,我認為目前中國的醫療制度不是那麼差。然而,明顯地,那常見的、動不動要露宿街頭或請黃牛輪取掛號的現象絕不可取。何況大多數的求醫者只是感冒等小病,用不着跑到醫院那麼誇張。
 
我建議容許私營(內地稱民營)的醫生在醫院之外掛牌行醫,也容許私營(民營)的化驗或檢查室商業化。這些會大幅減少醫院的擠迫。原則上,理論說,一般的小病,私營的收費是醫院的收費加輪取掛號的麻煩所值。這樣一來,同樣的政府資助,公立醫院的醫生與護士會因為人手減少了而加薪,紅包的需要就減少了。這也是說,同樣的政府資助,排隊掛號的時間浪費的所值會轉到醫院的醫生及護士的收入那邊去。
 
醫藥方面也有很多問題,半真半假的藥物,會因為有私營的競爭而減少。要記着,不要引進西方的醫療保險制度,因為這制度的主要成本是律師費!我認識一位朋友被醫壞了,打起官司,勝訴,所獲賠償八成歸律師。水出魚,魚飲水,這些律師費是算進了醫生的收費中,即是由病人支付。另一方面,西方的醫療保險,好些時見死不救。病救,但約束藥物與療法,見病危不救。這樣的文化中國人不容易接受。
 
(七)人民幣下錨重要。我曾經發表過多篇文章,解釋人民幣要以一籃子物品或商品的物價指數為錨,這裏不再說。要再說的是下這樣一個穩定、保值之錨,以貨幣政策調控經濟要放棄。央行的職責主要是守錨,利率與匯率皆自由浮動。貨幣是用作協助貿易與投資的。用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是在無錨制度下我的深交弗里德曼的發明,闖禍機會不少,而弗老認為做得最好的格林斯潘也闖大禍收場。日本的貨幣政策失誤,一闖就禍害四分之一個世紀,到今天也不能翻身。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五常